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带来了极大便利,“地球村”早已不是一个概念,而成为现实,国内外贸易所谓货畅其流更是小事一桩。
但是,在春秋时期,交通不便,能进行远程贸易可以说是一个梦想。偏偏在那时候就有一个人,靠远程贸易致富,此人便是猗顿。
据《史记集解》记载:猗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贫寒书生,一边读书,一边务农,却是“耕则常饥,桑则常寒”,总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听说范蠡经商富有,于是不远千里求教。猗顿受范蠡指点,迁徙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境)南部畜牧牛羊。当时,这一带土壤潮湿,草原广阔,是畜牧的理想场所。“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猗顿后又在贩卖牛羊时兼营盐业、玉器,不久便富甲一方,甚至超过范蠡。据说猗顿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加快贩运速度,还试行改变牛驮车运落后的运输方式,欲以舟运,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长达百里。能够把生意做到百里之外,在当时是一大创举,这其中的意义远不只是普通的就近经商,而是称得上为远程贸易。
因起家于猗氏,遂号猗顿。致富后的猗顿为了表达对范蠡(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临猗县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庙。
如此,猗顿成为山西地区见于史载最早的大手工业者和大商人,也是中国商贸史上第一个进行远程贸易的商人,开中国远程商贸的先河。
猗顿虽然富可敌国,后来者居上,其富超过范蠡,在当时是一个极有声名的人。可是他的名字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很是陌生,远不如家喻户晓的范蠡。这也说明猗顿还是很老实的,他没有花钱买通史官为自己树碑立传,编造光辉事迹,让自己的美名盖过范蠡。可见一个人要流芳千古,并不是有钱就可以的,只要做出来有意义的事,自然就会被历史和人们所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