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土地市场分化严重,一线城市成交量进一步萎缩,二线城市呈现降温趋势,三线城市则量涨价跌。8月1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7月份40个典型城市土地市场报告》显示:7月份受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环比下跌,土地出让均价连续四个月同比下跌。今年年初以来,土地成交溢价率保持低位,多项指标增幅有所收窄。
从土地出让面积来看,7月份,易居方面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3946.4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8%,同比增长11.7%。40个典型城市整体环比增幅由6月份的44.4%跌至-2.8%。易居方面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6月份一、二线城市环比跌幅较大,分别达到了25.2%和11.6%。
从土地出让金收入来看,7月份,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138.4亿元,环比上涨19.3%,同比下跌5%,土地出让金连续两个月同比下跌。2018年1月份至7月份,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累计收入12591.3亿元,同比增长10.5%。从价格来看,7月份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4586元每平方米,环比下跌1.5%,同比下跌13.5%。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分析表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整个土地市场降温明显,甚至多个热点城市出现土地流拍的现象;二是三线城市成交比重增加,成交结构的变化拉低了成交均价。”
在土地成交溢价率方面,7月份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19.1%,与6月相比下降1.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9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土地成交溢价率可以反映市场的冷热程度。综合以往数据,受监测城市的土地溢价率曾经在2016年9月达到历史高点,当年全国“地王”频现。2016年9月,政策开始由松转紧,各类调控政策不断在热点城市蔓延,市场逐渐降温,土地成交溢价率也进入下行通道,下行趋势延续至今。
沈昕说:“需要指出的是,过去一年土地溢价率快速下滑,也与热点城市限制地价有关。预计2018年全年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仍将稳定在较低区间。7月份,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与6月份相比小幅下跌,年初累计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幅也有所放缓。同时,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也连续四个月同比下跌,整个市场呈现降温态势。”沈昕进一步分析认为,考虑到各地市场的逐渐降温和房企资金趋于紧张,房企购地节奏将有所放缓,预计今年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的增幅将介于2011年和2014年之间,全年全国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幅在3%左右。不仅如此,沈昕说:“随着金融环境的收紧,房企的资金压力逐渐加剧,购地方面也会更加理性,近期部分热点城市的土地市场已经呈现降温态势。预计随着土地市场的降温,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同比增幅将逐渐步入下行通道。”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下决心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沈昕分析预测:“在调控趋严和金融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房企的资金压力将逐渐加剧,预计全国的土地市场仍会逐渐降温”。 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