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佛山379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变革”,抚平了城市肌理,一座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城市,正从愿景变成现实。
5年之功,成就蝶变。今天,我们从规划、生态、交通、民生、文化等角度,带您看看佛山城市魅力的巨变与升华,感受佛山蝶变的5年。
5年来,佛山人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倾力打造靓丽城市名片,让近者悦、远者来。规划引领,统筹布局,“一张图打造一座城”,佛山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不断提升规划层次和标准,努力实现从城市升级向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跨越。
本报记者 孙国利
佛山,美丽异木棉花团锦簇,别样意境吸引市民纷至沓来;古色古香的祖庙里,游人如织,醒狮在木桩上起舞;千灯湖畔,高楼矗立,遥望顺峰山绿树成荫,鸟儿纵情欢悦……
如今,佛山这座工业城市,让人随处都能感受到怡人气息。这既是一座魅力之城对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孜孜追求,也是执政者对民生诉求的急切呼应。
2012年,遵循“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444个升级项目横空出世,2475亿元巨额投资,为佛山注入腾飞的动力;励精图治,佛山城市升级向城市治理激情演绎,词语之变,透出佛山人对城市价值的坚定守望。
当机破立
迎难而上的城市魄力
改革开放30余年,佛山依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从“桑基鱼塘”的鱼米之乡,一跃蜕变为GDP超8000亿元的大都市,全市经济社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此时的佛山,迫切需要一场“城市革命”。痛定思痛,将佛山建设成产业发达、宜业宜居、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大都市,已成为佛山社会经济狂飙30多年后必然的战略选择。
2012年2月,历经半年时间酝酿,佛山正式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决定投入超千亿元资金,推动逾百项重点项目建设。在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佛山人通过深化“两年延伸行动计划”,使444个升级项目先后上马,总投资额达2475亿元。
城市价值的重塑与守望,从来就不是面子的美化。早在佛山启动城市升级计划之初,伴随交通路网、高楼大厦、绿化美化等物理打造,佛山人抚平了城市的肌理。
伴随从升级向治理的转变,佛山正经历一次城市与环境、城市与经济、产业与人才的共融与共振。
一脉相承
从升级到治理的华丽转身
“你好,我是网格员,现在位于祖庙街道,目前周边没有重大不稳定情况发生。”去年国庆节长假期间,禅城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以下称“云平台”)内,网格员这样的汇报不绝于耳。
通过可视化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云平台”的工作人员与网格员进行实时视频对话,社会治理动态情况尽收眼底。
作为禅城区社会治理的“神经中枢”,“云平台”内10多米长的巨幅屏幕,更是将全区物、事、人等信息以数字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随时供指挥调度人员使用。
如今,“云平台”接入了全区18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真正实现了社会治理工作的系统化、全面化。
如今,以信息化撬动的社会治理模式,正逐渐成为佛山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的自觉与追求,城市的价值与内涵也由此得到彰显。
如果将城市升级视作一座城市的逐梦之旅,那么,城市治理则让追梦者搭上了成功的快车。从城市升级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转变,蕴含着佛山人城市治理思路的又一飞跃。
城市发展靠的是核心竞争力,这与当地交通环境资源、产业结构、人才梯队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恰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背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禅城出发到广州南站,以前有三种选择,或是从岭南天地搭乘K6路公交车,或是前往南海汽车站搭乘快3路公交车,或是搭地铁换乘两次,三种出行方式均需1小时左右。
如今,伴随魁奇路东延线的开通,15分钟到广州的愿景,正通过交通精细化布局成为现实。
不只是禅城区,整个佛山中心区,甚至包括顺德乐从、陈村,南海三山片区以及高明,都将形成全新的对接和组团,这意味着佛山核心区域价值的提升。
产业影响未来。如今的佛山已不再被动地让产业支配城市,而是通过城市引领支撑,努力摆脱对原有发展路径与模式的依赖。这已成为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主动积蓄新的发展动力的自觉。
于是,城市治理现代化中便有了从“产城人”融合向“城产人”融合的转变,通过城市功能提质升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集聚高端产业。
如今在佛山南海,多个现代都市型产业载体的崛起以及当地城市配套设施的提升,正为越来越多科技型人才和团队在当地集聚带来帮助。
在城市与产业之间,佛山人当执牛耳,敏锐地捕捉到了“人”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未来谋篇布局抢占了发展先机。
在人才效应的聚光灯下,佛山未来也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人的城市化、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破茧化蝶
城市魅力的聚变升华
今年3月,一场以美为名、展现佛山魅力的全民运动——佛山50公里徒步走活动在佛山五区开展。5条线路、50公里路程,佛山5年巨变,让世人尽收眼底。
自2012年伊始,佛山全力推进组团中心全面提升、“三旧”改造、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和宜居城乡、产业新城、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六大工程,让城市现代化再一次变得无限接近。
实现由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再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跨越,直至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执政者为市民勾勒出佛山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
佛山城市环境的嬗变,自此走上令人惊叹的快车道。如今的佛山,每年都能迎来新变化,一些探索甚至走在全国前列。
在佛山市中心,随着祖庙商圈的改造与季华路的升级,老城区“扮靓做强”;在南海,“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村级工业园迎来大改造,并引入新型科技产业园;佛山高新区、中德工业服务区、广东金融高新区、智慧新城、广佛国际商贸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等产业聚集区,新项目、新人才、新技术源源不断,生机盎然……
作为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境界的升华,生态文明如今在佛山被提到了全新高度。
禅城区南庄镇,这个被誉为“中国建陶第一镇”的小镇,它的陶企产值曾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球的八分之一。漂亮的GDP数据下,多年前却是灰云压城、河水恶臭、鱼虾绝迹。如今,历经8年“刮骨疗伤”,浓烟滚滚的陶瓷产区,已逆袭成为风景秀丽的生态区。
如今,佛山相继完善顶层框架设计,优化生态布局体系,治水、治气、治土战役相继打响,岭南绿城令人期待。
记者感言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的樱花、禅城岭南大道中轴线的木棉花、南海梦里水乡的百合花、顺德顺峰山公园的紫荆花、三水新城的黄花风铃木……绿城飞花的意境,不过是过去5年佛山城市升级的小小缩影。城市华丽蝶变,众多市民每逢假期不再穿越车海人山去外地旅游,而是留在佛山,踏青休闲。
改革开放前30年,佛山走的是自下而上、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路子,这在释放区镇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城不城,村不村”的局面。在佛山各级政府举办的相关座谈会上,格兰仕、德怡等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转型需要人才,如果城市环境不改善,高端人才就算来到佛山,也不会长久留下,有些企业不得不把研发中心设到外地。
民心所向,便是动力源泉。2012年年初,佛山正式发布“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谋划组团中心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化和景观提升、城乡环境整治四大工程。2015年,佛山再次动员实施“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计划”,开创从城市升级到城市升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市升级从硬件建设向软件提升延伸,从物质建设向文化内涵转变,从中心城区向乡村和基层覆盖,全面提升城市升级的高度、广度、深度。
城市发展永无止境,只有城市主政者在城市发展的“接力赛”中传承创新,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