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街道灯火辉煌,背街小巷韵味悠长。佛山禅城区拿出“绣花功夫”,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到百姓“窗边”。
因巷、因街制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祖庙街道莺岗社区内,百年历史的青砖瓦房、麻石台阶无声讲述着时代的变迁。这里保留了鸿胜祖馆,也有蔡李佛拳首徒陈盛故居,武术文化底蕴深厚,是佛山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然而,这里的历史文化元素,却被杂乱的电线、斑驳的老房、坑洼的路面“污染”。
今年,禅城区共将8个片区和3条背街小巷纳入整治提升计划。该区要对莺岗社区背街小巷的建筑立面、建筑外挂、市政设施、交通设施、标志标识等8类环境要素进行高标准升级。以福宁路骑楼街为例,经过实地考察,祖庙街道有关负责团队发现该区域多座建筑墙体风化残损,原有的满洲水窗几乎全被业主换成了红色木窗,部分铝合金窗户、防盗网已经生锈……为扮靓背街小巷,祖庙街道工作人员为福宁路上多座建筑新建了门楼,对相关屋面进行了检修,还修复了墙体,统一了街道招牌,复建了骑楼柱廊。
该区各镇街的设计方案各有特色。南庄镇作为禅城区村居较多的辖区,其改造方案就与莺岗社区有所不同。“南庄镇选择了4个片区作为试点。其中,在罗登贤展览馆周边片区,该镇以古榕树为中心,发掘紫洞村的历史文化,并设置了‘说书’铜人雕塑、展示墙、古榕树介绍牌等。”南庄镇有关负责人说。
城市上档升级,从市民切身需求出发进行“微改造”。向背街小巷这个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刀”,禅城区酝酿已久,定要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到百姓“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