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平凡的青春
遇见澄泥砚
居民期盼路灯快快亮
全市贯彻落实中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巡视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召开
焦作的胡同(组诗)
全市组织系统贯彻落实 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推进会召开
暖心工程
图片新闻
路面施工请勿损坏供水管道
关于召开河南飞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8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的青春
□杨柏榕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资料图片)
 
   

  昨晚高中同学微信群里,有人传上我们焦作一中80届高中毕业大合影。一时间,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找自己,找别人,相互询问,热闹一时。我也兴致勃勃地仔细辨析很久,看到我和许多同学当时的模样,倍感惊喜亲切。消失的青春容颜,似梦入目,往事随感浮现。

  这张照片,是1980年7月我们参加高考前照的。照片上有230个男生,195个女生,合计425人。这不是我们那届毕业生的准确数字,还有一些同学没到场。照相地点是一中南边斜对面的老体育馆。老体育馆像古罗马的露天剧院,四周看台由一层层拾级而上的台阶组成。利用这种级差,十个班的学生和若干任课教师、校领导,坐在那里合了张影。年级合影是为学校留存的,大家几乎没见过,自然要惊喜一番。现在这个体育馆以及方圆那些老建筑已拆除。我们当时的校园也面目全非。每天都要经过的日本人建的日字形大方院,也了无踪迹。高中的活动场所,只能在这些旧照片里寻找和凭吊了。

  38年后,看这张照片能强烈地感受到当时的风气。男女同学几乎都穿白上衣,男生留短发,女生不外乎是剪发头、短辫子、长辫子。简朴的装饰,遮挡不住青春的光芒。许多女生已经出落俊俏娇媚,散发着青年女性独特的魅力;一些男生端庄大气,相貌堂堂,洋溢着阳刚之气。照片上众人面孔严肃,正视前方,但是也有人在侧脸讲话,或斜视前方,有的还张嘴大笑。当然也有人神色凝重,情绪不高。

  我们这一届高中生,是“文革”后全市第一次统考统招的。全市好的生源,大都来到刚刚被定为市重点中学的焦作一中。起初全年级为12个班,后缩为10个班。前四个班为年级的快班,其余为普通班。前四个班中,又把前一、二班定为“快中之快”。有的老师私下讲,一班总体生源比二班强,是全年级最“快班”。这种分班理念不知从哪里学来的?今天这样的“等级”观念还顽固地存在。上高中时,我初在一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文理科分班,我到了新组建的十班(文科)。上了高中,初中时大家在课余打打闹闹,在班里说说笑笑的轻松场景不见了。尤其在一班,一心扑在书本上,文体活动少之又少,课间休息还有很多人在埋头学习。每次考试后,学校要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调班。考好的学生,由名次靠后的班调到名次靠前的班。考不好的学生,由尖子班下降到后边的班。时过境迁,今天再看当年的分班举措,利弊相衡,不感到有多么必要。人生中,曾经被我们看得多么重大、紧迫的事情,过后认清其本质,才感到它是那么平淡稀松。

  一中80届高中有近500名学生,但是毕业当年考入大学(本科)的人数不足20名。按我在一班时的那些同学算,当年考入大学(本科)有10名。当然,有若干人在应届高考失利后矢志奋起,又陆续考入大学。照片上的同学,据我所知,虽然大家之后的职业和经历多种多样,但是在国家层面的社会大舞台上,都属于普通人行列。有的人在单位是个头目,可能有人把你看成名人,但是你终生无望进入孔子的门墙。毕竟,没有名扬全国和世界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没有富可敌国的大老板。在历史的舞台上,我们是一代平凡的过客。我们的命运,是平凡人的命运;我们的青春,也是平凡人的青春。尽管如此,我不为自己的平凡而惭愧,更不因自己青春的平凡而轻视它。平凡的青春,如边花江草,仍有珍稀的名花奇葩所无法取代的美丽和芳香。一个凡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心怀慈善正义,不断为社会尽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无悔今生。我还安慰自己:伟大的历史创举,离不开大量无名之辈的参与。我们不是让人仰视的高塔,而是承载高塔的大地;我们不是时代方向的指引者,而是组成时代洪流的水珠。身凡心不凡,这样活着也挺好。

  高中期间,我掌握了学习书本知识的简单方法,养成了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学习使我感到压力,也收获快乐。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如释重负,是我最期盼的享乐。那时往往都是晚上10点多了。我把当天的《光明日报》饶有兴趣地浏览一遍。在11点整,收听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15分钟新闻播报后,省台全天播音结束,我迅速入睡。早上6点,闹钟把我叫醒。多想再睡一会儿,不行啊,跑步,晨读,早餐,上学,一件件事在后边等着呢。高中时,盼望上大学后可以放松一下。大学时,盼望工作后再放松吧。工作了,逐渐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要你还在前方有目标,就不会轻松。干脆,从此不再给自己树立过于明确急速的目标,骑驴看唱本,走到哪歇息到哪儿,只要不停步就行。高中一个重要收获,就是结识了一些终生交往的同学兼朋友。毕业后,随着生活地域、社会阅历、价值追求的发展变化,曾经的同学情义很多经不起岁月的消磨。所以,高中以来情浓如故的同学友谊,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千金不换。

  别时容易见时难。学校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个中转站,在此相聚又分离。照片上的同学,现在生活地域很广,近的可能是邻居,远的在另一个半球。且不说有的已升天入地,单是把剩下的同学重新合张影,也难上加难。分手多年,有的人即使在街头迎面相逢,也不敢相认。悠悠白云,时卷时舒,恰似人生一代代周而复始的聚散过程。看看镜中自己的老脸,再看看印载着我们青春映象的这张老照片,能不有所感慨:平凡的人生,时光匆匆,想丰富精彩值得点赞,还需一点时不我待的精神。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