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平凡的青春
遇见澄泥砚
居民期盼路灯快快亮
全市贯彻落实中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巡视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召开
焦作的胡同(组诗)
全市组织系统贯彻落实 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推进会召开
暖心工程
图片新闻
路面施工请勿损坏供水管道
关于召开河南飞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8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见澄泥砚
□李智信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虽然喜欢文学,但对笔墨纸砚缺乏研究。元代王冕的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让我对墨砚有了关注。印象中砚台均为石头磨制,但今年4月我到孟州采风遇见澄泥砚,发现是由黄河泥烧制而成,并曾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不禁暗暗称奇。

  想那滔滔黄河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发源,昂首摆尾,一路向东,本是一汪清澈碧水,可自出了青海,一头撞进了黄土高原,又拐了几道大弯,大量的泥沙随水俱下,黄河便浑浊不堪。在所流经的河南西北部,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孟津与济源之间黄河干道上修建了一道蔚为壮观的小浪底水利枢纽,通过调水调沙、蓄清排浑,一直到孟州,一段时间内黄河水变得清澈透亮。而从孟州始发的黄河左岸大堤逶迤东延、绿树成荫,远远望去,孟州境内的黄河宛如一条玉带。

  澄泥砚就产自孟州向西一带的黄河岸边。智慧的工匠们先将采掘出来的河泥放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沉入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后,去其燥性,制成泥胎砚台;施以精湛刀法,雕刻出山水花草、鸟兽人物;然后入窑火煅,窑变多色,出窑熠然,击若钟磬,澄泥砚即制作而成。

  澄泥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宋较兴,宋时列“四大名砚”之一,明清亦有生产,曾作为贡品献于朝廷。生长于孟州、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瘗破砚铭》中称赞澄泥砚质坚如石、细润如玉。清代乾隆皇帝说澄泥砚扶如石、衔如玉、呵可生津。因此你即使未曾见过,亦能想象出这种砚台的神妙了。

  由于澄泥砚制作工序复杂,上品难求,清代已趋衰微,有的已失传。但在今天的河南孟州市,有一位澄泥砚现代传承人李伟,一直致力于这一传统技艺的研究发展。他家世代生活在黄河边,他是制作澄泥砚的第六代传人。李伟的父亲为开发提升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作了大量探索,制成不少澄泥砚精品,在业界广受赞誉。他自幼随父学艺,深得澄泥砚制作技术的精髓,同时注入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其创作的作品艺术水准高,内涵表达性强,被许多喜爱者收藏,“国色天香”“太白醉酒”“福禄”三方砚台还荣获中国文房四宝珍品博览会金奖,入选全日制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材中。

  李伟如今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代表性传承人,他带我们进入制砚室,介绍澄泥砚的发展历史与工艺特点。屋子的左边架子上摆放着一排排已雕刻完成的胎状澄泥砚,呈乳灰色,一位制砚工还在精心修饰;右边架子上都是烧制出来的澄泥砚成品,光泽映人,颜色多鳝鱼黄,也有青黑、紫铜色的,被束以红绸,配以锦盒,宛若闺中待嫁的玉美人,令观赏者赞叹不已。

  李伟说,去年春节前,他精心制作了一尊申凤梅的澄泥塑像,送给了申派唱腔继承人申小梅,得到了申小梅的称赞与推崇。

  澄泥砚如今在文房四宝市场上不多,这也说明了它的稀有与珍贵。

  澄泥砚的原料取于水中,成品却在火里诞生;入窑时松软如面,出窑时则坚硬如石。这一从柔软到坚强的嬗变,让人联想到人生,联想到从蛮荒到繁华的大千世界……

  水中生、火中长,澄泥砚凤凰涅槃的精神、淬炼成钢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永恒的文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