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少年深陷游戏旋涡,呈现出严重的“游戏化生存”状况,近年来,无论是有识之士还是新闻媒体对此都有所披露和反思。比如前两天,一篇《“手机带娃”成留守家庭新痛点》的报道,披露了长时间玩手机已成为乡村少年的“流行病”,“手机带娃”在山区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愈发普遍,有些孩子连吃饭、走路、上厕所,甚至睡觉手里也握着手机。
对此,很多乡村孩子的家长说,让孩子像城市娃那样参加培训班或者夏令营基本上是痴人说梦,因为大多数农村人一无基础条件,二无金钱支撑。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苏懿谅谅谅:乡村教育资源匮乏,但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手机是通信和娱乐工具,可以让孩子适度使用,绝不要沉迷其中。
@曲微丹:忙碌、偏远、贫穷,不是“手机带娃”的借口。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手机无法替代的!
@怀府侠客:“手机带娃”现象不仅农村有,城市也很普遍,很多家长尚且手机不离手,更何况孩子呀!放下手机,到大自然中运动、玩耍,我想,农村的孩子应该有这样的环境和条件。
@不知潇湘在何处:农村家长不应该为“手机带娃”找借口!家长虽身在他乡,但心要留在孩子身边,要多与孩子进行电话沟通,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放下手机,健康成长。
@刚柔v:我认为,没有留守儿童,就没有“手机带娃”,让留守儿童放下手机对孩子和父母其实也是一种伤害。留守儿童的手机,除了具有娱乐、通信功能外,更多承载着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手机带娃”只是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的延伸,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小仵的天空1:“手机带娃”是农村家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孩子父母无奈的选择。关爱留守儿童,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比如,帮助农村建设青少年活动场地和设施,志愿者在寒暑假组织适合青少年参加的文体活动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益昌人:为了生活,父母远走他乡,留下手机与孩子为伴,这是农村人的无奈之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农民朋友在家乡就业,这样既能工作又能陪伴孩子,一举双赢。
【下期话题】
抑制“天价”片酬
8月11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六大制片公司发出《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风气的联合声明》,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现象,共同抵制偷逃税、“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声明对明星片酬给出了具体的限定价格,艺人单集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总片酬(含税)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