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孝子故里闻孝道
我市召开十大基础设施项目 “大干100天、决胜2018年”活动动员会
建设银行焦作分行 举行“劳动者港湾”揭牌仪式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要求 在全市范围开展“百日会战”
武陟:扶贫先扶志 争创“光荣星”
产业兴旺看温县
多种形式评比 全民共创共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8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孝子故里闻孝道
——记武陟县小董乡朱村少年张明
作者: 本报记者 张 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是因“卖身葬父”而名列二十四孝的董永故里。出小董村正西5公里就是小董乡朱村。

  在这个孕育、传承、弘扬孝文化的“首善之乡”,多年来涌现出的当代孝子和道德楷模不胜枚举,但朱村现年13岁的少年张明绽放的道德光芒,依然熠熠生辉。

  2005年,张明出生在朱村一个虽不富裕却也和谐幸福的家庭,爷爷、奶奶因之续天伦之乐事,爸爸妈妈因之享膝下之乐趣。两年后,张明的弟弟张亮也降临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家庭,秉持“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一家人,心中的喜悦自不必说。

  两个儿子相继出生,让父亲张福虎在喜悦之余压力倍增:“本不富裕的家庭,单单指望几亩薄田,怎能养活这一家老小?”

  和家人商量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张福虎北上山西,到一家煤矿下井采煤。“我事前知道那是个‘黑煤矿’,但那里招工手续简便,关键工资比正规煤矿高!”急欲赚钱养家的张福虎作出了至今令他后悔不已的选择。

  煤矿塌方、老板跑路,花光了所有积蓄,张福虎带着“半条命”回到家中时,张明刚满三岁。半年后,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张明的母亲悄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

  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张明已过古稀之年的爷爷和奶奶的肩上。张明8岁那年,爷爷因脑瘤撒手人寰,精神恍惚的奶奶不幸骨折,只能借助双拐勉强行走。

  原本和美的家庭,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面对风雨,命运多舛的张明,虽然肩膀还很稚嫩,却被生活的苦难磨炼出了坚强的心:“我是一个男子汉,我要撑起这个家!”

  每天6时,张明便早早起床给全家人做饭,然后帮助爸爸翻身、清理大便,倒掉储尿袋里的尿液并连接好导尿管之后,再把爸爸挪到轮椅上吃早饭,随后自己才去上学。中午放学后,他还要帮助奶奶洗菜、做饭。

  每天晚上是张明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由于大便失禁,张福虎的裤子每天都要清洗。长年卧床,褥疮极易引起可怕的并发症,张明坚持每天为爸爸清洗、换药、按摩,从书上寻找治疗褥疮的良方为父亲治病。

  “孩子每天给我端屎、端尿,从没有嫌弃过!”张福虎说,“我每个月都需要换一次导尿管,为了节省这笔开支,孩子学会了给导尿管消毒,这样可以少用导尿管。”这位父亲的言语中除了欣慰,还透露着深深的愧疚。

  坚强的孩子,令一度轻生的张福虎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在,儿子就有一个家;儿子在,自己就有活着的希望。从此,夜夜在痛苦中挣扎的张福虎再也没有想过“死亡”二字。

  生活的重担,不仅没有压垮张明稚嫩的双肩,还让他学会了如何从忙绿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学习,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张明的班主任刘小玉眼里,张明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学校前一段时间拆除水塔,学生们都来帮忙,其他学生都是四五个人抬一个沙袋,可张明一个人就能掂起一个沙袋,一次能搬十几块砖。学校每次开展大扫除,张明像个大力士,总是争当干活最多的那一个。”刘小玉丝毫不吝溢美之词。

  “张明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尤其是数学,经常考满分”,张明所在学校朱村小学的校长贺世溪指着学校走廊的一角说:“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特别喜欢阅读,就像一个小书虫经常窝在这里看书。”

  “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在张明的读书笔记里,摘抄了这样一段话。

  张明的偶像是雷锋,他喜欢看有关雷锋的书,也爱抄写雷锋说过、写过的话。这,或许就是榜样的力量。

  记者手记

  从学习榜样到成为榜样,张明的事迹,再一次彰显了榜样的力量。

  张明,一个黄口小儿,用他稚嫩的双肩,承受了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苦难。他凭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让一度轻生的父亲重拾生的希望,让风雨飘摇的家庭有了遮风避雨的顶梁柱。

  在诠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张明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明所在的朱村小学,每个年级、每个班只有几名学生,但近年来考上厦门大学等名校的学生就有20多名。这些学生是张明在学习道路上的榜样。祝愿张明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为我们树立新的榜样。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