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近年来,我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尤为明显。昨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在我市开展的蓝天保卫战中,始终坚持精准精确,牢牢瞄准靶向发力,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调整等八个方面持续发力,是取得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关键。
在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市积极实施产业提升行动,主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去年,全市制造业十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7%,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我市积极主动去产能,累计削减煤炭产能217万吨,先后取缔“散乱污”企业2367家,并实施中心城区“百企退城”行动。据了解,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启动63家、完成19家,预计到2020年能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任务。
在强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市积极改造提升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普及率达82.7%,燃气普及率达96.1%。其中,在连续实施的冬季清洁取暖行动中,累计改造84个中心村、87个贫困村的电网,完成“双替代”10.8万户;建成43个洁净蜂窝煤生产供应中心、55个配送网点。同时,我市实施小燃煤锅炉清零行动,2016年在全省率先完成1722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改工作;2017年取缔改造燃煤大灶等燃煤散烧设施5599个。
在强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方面,我市重点强化重型运输车辆监管,在全省率先购置安装垂直式、移动式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累计检测机动车89万辆次,查处超标车辆2403辆。同时,在市区周边新建15个限高卡点、3个固定检查站、3个货运车辆清洗站、10个货运车辆电子检查站,严控货运车辆在市区通行。另外,加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累计淘汰黄标车3.6万余辆;投入2亿元购置新能源及清洁环保公交车601辆,绿色公交比例达75%;在全省率先完成国Ⅶ汽柴油替代,国省道沿线加油站全面销售车用尿素,累计完成1座油库、385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取缔黑加油站点771座,查处加油站违法行为188起。
在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我市提前完成32台10吨以上、65吨以下燃煤锅炉提标改造任务以及12家电厂29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完成194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171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改造。同时,实施高排放企业绿色改造,完成78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电解铝、水泥、炭素等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特别是推动焦作万方在全省首家实施电解铝生产线超低排放改造,预计今年9月底建成投运,达效后可减排污染物90%以上。
在强力推进扬尘污染治理方面,我市成立市扬尘污染防控办公室,统筹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建立路长制,开展乡村土路进入干线公路连接线硬化建设,对城区道路开展机械化清扫洒水保洁作业,“以克论净”基本落实到位;加强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六个百分百”基本落实到位;全面推行建筑垃圾渣土运输公司运营化管理,每周开展全城清洁行动。
在强力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方面,我市全面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城区绿地等保护建设开发,开展公路绿色廊道建设,累计投入13亿元,建成绿色廊道526公里,绿化面积2.6万亩。同时,我市把北山治理作为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取缔非法采矿点413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1028个,问责干部107人、党政纪处分29人、批捕19人,使北部山区私挖滥采现象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成立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编制完成《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北山废弃矿山修复利用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发布配套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新植树82.7万棵、种草1943亩,宜耕山区复耕到位1845亩。
在强力推进“污染围城”治理方面。我市开展“污染围城”集中整治活动,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清运垃圾656处,清理废品收购站点480家,取缔“土小”企业190家,治理“堆料围城”538处,规范涂装企业302家,规划建设游园48处,有效解决了“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废品围城”“冶炼围城”“涂装围城”等突出问题。
在强力推进重点污染管控方面,我市突出重点区域管控,强化沿太行山污染传输通道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模范区建设,为全市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提供示范样板。特别是突出重点时段管控,督导577家企业落实污染管控措施,推动183家企业严格错峰生产管控,在220家工地全面落实封土行动。同时,狠抓秸秆焚烧,监控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夏秋两季实现“零火点”,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