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是医患关系,术后是微信好友。最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利军建立的微信群“杨利军医疗工作站”火了。据统计,这个病患服务微信群创建半年来,每天都有患者留言,杨利军坚持抽空答疑,共有近百名病人受益。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术后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及其家属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病情出现新的变化,对药物出现不适症状等,以往一般只能跑到医院问医生,很不方便,对于外地患者更是如此。
有了病患服务微信群就方便多了,病人及其家属有问题随时可以留言咨询,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医生的指导帮助。由于缺乏医学知识,病人往往会对一些术后的正常反应过分担忧,此时,只需要医生的一句“没事”,就能打消病人及其家属的疑虑,放下思想包袱。再者,通过病人的信息反馈,医生可以全程跟踪随访,对于术后治疗进行必要调整,更有助于病人康复。
除了方便患者,医生同样是病患服务微信群的受益者。一方面,动动手指就能解答病人的疑问,不用再一个个接待病人,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现在很多医生的工作强度很大,很难抽出时间与每个病人进行深入细致交流。有了微信群后,医生可以就同样的问题统一作答,其他病人不必就相同的问题重复咨询,大大提高了医患交流的效率。此外,通过和病人的互动交流,医生可以了解更多术后常见多发问题,积累相关处置经验,有助于实现“医患相长”,提高医疗水平。
在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永远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之时,最希望他活下来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从这一点来讲,医生和病人理应成为朋友,共同战胜病魔。在病患服务微信群中,医患之间不仅可以谈病情,还可以谈工作、谈人生。通过微信交流,不少病人早已把杨利军当成朋友和家人,这无疑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生和病人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目前,不少医生都建有类似的微信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天牺牲休息时间答疑解惑。我们在为医者仁心点赞之余,更期待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对于这种有益医患双赢的好做法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将医生的信息咨询服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热心解答咨询、病人好评度高的医生,在评职称、晋级方面予以倾斜。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相关科室也建立这样的微信群,将其打造成医患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