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一小学今年一年级入学测试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找规律,写答案,1111=0,3388=4,1289=3,9090=4,2256=1,1868=?”一位一年级新生家长把这道题拿给博士朋友看,结果对方也没做出来,称“这题目简直可以难上天”。有网友调侃:“还好,自己读书早,不然连小学生都当不了。”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睿平:小学生的智商毕竟有限,而小学又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校方不宜进行选拔类测试,此做法应该叫停。
@常少杰1:“幼升小”,校方适当出一些有难度的试题无可厚非,但不宜过难,如果连成年人都一头雾水,那就失去了测试的意义,更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天道酬秦015:以奇葩试题设置教育门槛,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教育部曾发出相关通知,严禁幼儿园设置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所以,教育部门应及时介入调查,别让国家的规定总“挂”在墙上。
@梅语馨香: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没错,但要掌握好试题的难度,设置特别难的试题只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毫无意义。
@贵贵的蒲公英:小学入学测试题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出一些适合一年级新生解答的试题,千万不要让奇葩试题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工程师-作家-湖南大学讲师张闻骥:这种试题确实有难度,用于选拔数学天才还可以,但用于进行入学测试就有待商榷了,很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活力的试试啊:对小学生进行入学测试,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且便于分班,这是必要的。然而,校方应该本着“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去测试,选择难度适当的试题,而不要把每个孩子都当成神童。说实话,这道题我也不会做。
@风景城赏风景:小学生入学还要接受这样高难度的测试,看来“幼儿园去小学化”仍然任重道远啊!
@zjtlove:对于一个一年级新生来说,用这样的“神题”测试孩子没有实际意义,校方更不能据此断定孩子聪明与否。不管这是何种类型的考试,它显然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春州芳甸:我认为“找规律,写答案”这样的试题可以有,因为许多孩子上的课外辅导班都教这样的题型,但此题连成年人都不会解答就有些过分了,毕竟一年级孩子的智商是有限的。
@蒋珊如此多骄:人为设置教育门槛的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失,只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营造公平教育环境,才能不让这种“难倒博士的试题”继续成为新闻。
【下期话题】
“无证明城市”
8月17日,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截至7月底,义乌已分四批公布取消市内270项证明材料,经过半个月检查和监测,义乌真正实现了“无证明城市”。
相关数据统计,义乌市本地人口80万,在册外来建设者144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各类经济主体超过38万,2017年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交的证明材料达44.5万件。面对这么大的办件量,义乌坚持打造“无证明城市”,体现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这就需要政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多为群众想办法,少让群众“跑断腿”。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