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一共新来了14名年轻“住户”。他们每月只需支付300元,就能住进30平方米的“标间”;但有个条件:作为养老院招募来的志愿者,他们每月要完成20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
助老可换得廉价租房,对志愿者来说,还是挺划算的。有入选志愿者说,在同等地段,租同样的房子月租金大概两三千元。按2000元算,服务20小时,花300元即可租住,每月可省1700元。如果反向折算成工资,平均每小时就是85元。这样的“报酬”,即使在工资水平较高的杭州,对多数人而言已不算低。有人或许要说,志愿工作就是义工,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要求。这么高的“报酬”,已经不能叫志愿助老,或者说义工了。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不知潇湘在何处:此举对各方都有利,既缓解了养老难的问题,又减轻了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还解决了养老院人手不足的难题,这一创新养老模式值得推广。
@zjtlove:养老院招募青年志愿者陪伴老人过好晚年生活,是一个非常有益于社会的爱心举措,既可以培养年轻人的尊老意识和爱心,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栖息之所增添了青春气息,让老年人不再孤独,而忘年之交的融合也势必产生“老少搭配、生活有味”的双赢效应,值得复制与推广。
@奥格了:我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尤其对年轻人来讲,对培养他们的孝心和爱心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给他们廉价租房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这也是对他们劳动付出的回报。
@山西马全和:义工也是人,也需要吃和喝。按照志愿的贡献,给一定的激励,更能激发志愿的内生动力,让志愿者之路走得更稳更持久。
@深海林森景幽幽:只要诚心为上且操作得当,此举无疑能让各方都减轻压力,堪称是当下多项资源都很紧缺状况下,一种相对平衡或缓解的“权宜之计”,甚至值得推广。
@绵阳三台县唐加加:助老换廉价租房,一方面,缓解了助老团队少、人员少的窘境;另一方面,极大地减少了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助于年轻人创业和发展,一举两得。
@kellykeron:助老应该是无偿的、公益的,不能带有太多的功利。用志愿服务换取廉价租房,很容易模糊了相关含义,恐怕会被人利用,还是谨慎一点,不要好心办坏事。
@王者微小:在我国现阶段,自愿参与敬老爱老助老的义工人群还较少,杭州推出的“志愿者助老换廉价租房”的活动不但能减轻少部分年轻人的租房压力,而且能起到宣传助老的良好效果,让“敬老爱老助老”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老年群体的爱心活动中来。
@云盅慢步:“老少结合”的创新养老模式确实不错,是巧妙的公益创新。但是想让这种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做好志愿者的选拔和考核工作,同时把志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蒋珊如此多骄:各取所需,适合刚出来工作的学生。伴老志愿者最好有医学常识,有尊老敬老爱心,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这样才能给予老年人生活保障。
【下期话题】
如此要求过分了吗?
近日,有关“衡水中学新生报到须知”的相关内容引发热议。校方公布的“新生须知”中写道:“短裤和裙子要在膝盖以下,不能留怪异发型,女生不化妆,不能佩戴首饰,建议开学前理成标准发型,建议女生不留长发,不能染、烫头发。”校方的规定有毛病吗?部分网友认为学校的这种做法有点过分,“统一管理”并不合理,认为女生留长发很正常,为什么不可以?还有的网友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自己以前的学校也是这样。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