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我市隆重举行“尊医重卫,共享健康”焦作市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暨首届“焦作最美医生”颁奖典礼。来自温县人民医院骨科、烧伤科主任医师王有胜站在领奖台上,心潮澎湃地注视着前方。在34年平凡而漫长的岁月里,他用一把小小的手术刀和一颗宽厚仁慈的心,让无数垂危的患者获得新生;34年来,他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全身心地去救治每一位患者,用行动践行医者的责任和担当。如果可以,他希望在未来的34年里,继续用自己所学救治患者,为患者的健康奉献一分力量。
仁者心 医患情
就在王有胜站在领奖台上的前一天,他收治了一名96岁的骨折患者,这位患者点名叫王有胜看病。老人说:“去医院可以,但必须要王有胜给我看病做手术,不然不去医院。”老人为何只认王有胜?原来,3年前王有胜给这位老人看过病,虽然只打过这一次交道,但王有胜的名字却刻在了老人的心中。
老人家住温县北保封村,在93岁那年因股骨颈骨折合并肺炎住进了温县人民医院。93岁高龄,身体各项指标都差,无形之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面对所有的不利因素,王有胜没有害怕,果断地给老人实施了手术。
手术非常顺利。手术后,家属拉着王有胜的手连连道谢。经过王有胜和科室护士的精心治疗,老人康复出院,自此,老人记住了王有胜的名字。
从医34年来,王有胜记不清给多少患者看过病,也记不住患者的名字。但是,只要找王有胜看过病的患者,都无一例外地记住了这位说话朴实、面带微笑的医生。
王有胜不仅医德好、技术高,还有一颗仁慈之心。他的这颗仁慈之心,把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几年前,该院收治了一位大面积烧伤的小患者。当小患者的父母了解孩子的病情,得知即便是抢救过来还要面临巨额的整形费后,决定放弃治疗。
孩子那么小,如鲜花一般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要凋零,作为一名医生怎能忍心见死不救?王有胜首先发动身边的同事为孩子捐款,然后全院的医务人员也参与了捐款,接着温县市直机关、爱心群众也为孩子捐款,捐款数额达到几十万元,孩子得到了治愈。经过这些年的恢复,孩子现已踏入学校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
王有胜就是这么一个人,说不出豪言壮语,只会用行动证明一名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
有人说,手术台上手术刀之于医生,如同画笔之于画家。用画笔,画家可以画出绚丽多彩的佳作;用手术刀,医生可以救人于旦夕之间,演绎起死回生的人间奇迹。一把手术刀,给无数家庭解除了痛苦、带来了欢笑。
王有胜说:“我是一名医生,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所有人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质朴如初,这就是王有胜,经过34年的岁月洗礼,初心依旧。
1984年,王有胜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系。刚到温县人民医院骨科参加工作伊始,他就感到了压力和责任。当时,骨科有稍微复杂的手术,都必须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做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患者抢救的时间,增加了就医费用。为此,王有胜在该院领导的支持下,外出进修培训,学成归来后即在该院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断指(肢)再植术等,为此,填补了全县在此项医疗技术的空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有胜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在大家都掌握了高端技术后,他带领科室人员先后成功进行了膝关节置换、(颈)腰椎管狭窄、(颈)腰椎间盘脱出等疑难手术数百例,为多名90岁以上高龄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不仅赢得了该院领导的信任,还得到了众多患者的信赖和爱戴。
1995年,工作出色的王有胜被调到该院急救中心工作。岗位转变,本色不变,王有胜二话不说就积极投入到急诊工作中。在急救中心工作多年来,王有胜记不清多少次被深夜的电话铃声惊醒,记不清做过多少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更记不清多少次站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将无数个因塌方、爆炸、烧伤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救回来。
长年的劳累,昼夜的手术,王有胜病倒了。2011年春节前,他突然耳聋头蒙,但患者的需要使他只能一边在医院输液,一边接受患者的咨询,甚至刚刚拨下液体的针头,就开始进行另一轮的手术。
累吗?苦吗?委屈吗?王有胜摇摇头,因为他得到了患者的最大回报——当他漫步在大街时,突然有人亲切地向他点头问好;当他在乘公交车找座位时,有人急忙起身让座;当他在排队购物时,前边有人微笑着与他换位。对方都是那句朴实的话语:王医生,你曾救过我一命,还记得吗?患者没有忘记他,社会更没有忘记他,近年来,他先后获得“焦作市优秀共产党员”“温县十大健康卫士”“温县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
2012年,温县人民医院新病房楼投入使用时,王有胜被委以重任,担任温县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和骨科、烧伤科主任,王有胜开始在新的岗位展示新作为。他深知,岗位和职责在哪里,患者就在哪里,自己的爱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