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苑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法庭开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化解基层矛盾 护航乡村振兴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焦作法院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二
把法庭开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孟州市法院利用巡回审判车开庭审理一起赡养案。   朱建峰 摄
  赵河清在家中接受采访。   邱劲连 摄
 
   

  【引子】

  在孟州市,有一位法官被当地群众誉为黄河岸边的“黑包公”。他,就是孟州市人民法院原审判员赵河清。

  赵河清,是上世纪90年代焦作两级法院第一位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模范”、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人。他扎根基层法庭19年,累计办案2600余件,调解率达99.8%,基本上做到了调解不反悔、判决不上诉,真正使案结事了,从未因处理不当而引起矛盾激化。

  据当地群众介绍,赵河清办案对当事人有“四不传”:老弱不传、病残不传、农村大忙不传、地处偏远不传。他长年累月爬坡上岭、走村串户,携卷下乡、就地办案,村委会常常是他过夜的地方。

  长期以来,创新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枫桥经验”的脚步在怀川大地从未停歇。2014年4月,焦作市中级法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巡回审判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基层矛盾预防化解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要求选择典型案件,利用车载法庭,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施工工地等基层开展巡回审判,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群众旁听,真正让司法为民理念“落地生根”,真正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融洽在一线,让怀川大地处处演绎黄河岸边“黑包公”赵河清的精彩故事。

  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孟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1996年撤县设市。

  赵河清是土生土长的孟州人,今年已81岁。

  笔者一直有采访赵河清的念头,两个月前联系了孟州市法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得知6月8日上午焦作市中级法院执行局要去孟州市法院督导工作,笔者便随车一同前往。

  巡回审判

  法庭开在百姓家门口

  笔者一到孟州市法院,就看到了停放在院内的一辆巡回审判车。说起这辆巡回审判车,笔者并不陌生。

  去年5月,笔者到孟州市法院,跟随这辆车到该市会昌街道某村,采访由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国勇带队进行的巡回开庭。这起案件中,村民李大爷因为儿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将6名儿女诉至法院。法官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该案对村民有普遍教育意义,便决定把巡回审判车开到该村村委会大院,并召集村民300余人参加旁听。庭审中,法官对李大爷的几名子女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就老人赡养问题达成协议。通过旁听,300多名村民也受到了一次普法教育。

  “今天是周五,院里安排了政治业务学习,要是在平时,这辆巡回审判车都在乡下跑。”孟州市法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汤正奎说。

  “孟州市法院管辖274个行政村,所辖人口37万人,虽有3个派出人民法庭,但许多地处偏远的村民,尤其是留守的妇孺老幼,跑一趟法庭也不容易。”汤正奎说,孟州市法院按照市中级法院的要求,实行了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审理、就地宣判、就地普法的“五就地”办案制度。2014年8月,该院投资39万元,在全市10个基层法院中第一家配备了高科技巡回审判车。车内配有信息化设备,可实现同步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旁听的群众可直接观看庭审过程。

  “大家千万不要把巡回审判看成是额外的负担,要站位全局,踏踏实实、心情愉快、自觉主动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在开展巡回审判工作之初,焦作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玉杰在全市法院动员会上强调,“群众满意度、法院公信力从哪里来?不是坐在家里等来的,而是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来,从坚持不懈的付出中来。”

  在办公室,汤正奎随手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孟州市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巡回审判实施细则》递给笔者说:“我们把巡回审判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交通事故、轻微刑事公诉等案件,明确界定了17种巡回审判的案件类型。”

  据了解,孟州市法院为实现巡回审判常态化,建立了巡回审判后勤保障机制、考评机制、领导带头下乡机制,专门招聘一名大车司机负责开巡回审判车,专门安排一名书记员统计排期车辆使用情况。

  “平时巡回审判车实在排不开,节假日开庭便成为常事。”汤正奎说,去年9月,孟州市某小区物业公司起诉小区5名业主,要求被告缴纳拖欠的物业费。物业公司和业主经常“势不两立”,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社会和谐。此类案件存在调解效率低、解决不彻底、相同问题多次反复等难题。在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案情的基础上,法官康秀丽决定通过巡回开庭,解决这类涉及人员较多的纠纷。

  由于当时巡回审判车排期已满,此次开庭只得安排在周末进行。开庭时,现场有许多业主旁听。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双方顺利达成协议,5名业主主动缴纳了拖欠的物业费。庭审后,该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自己的工作确实存在不足,许多问题没有考虑到细节。今后物业公司会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这次巡回审判,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法院的便捷服务,法院不仅为我们解决了生活难题,也让更多业主了解了有关法律知识。”该小区的业主对这次巡回审判赞不绝口。

  “一辆巡回审判车,一场说走就走的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了田间地头、社区楼院、百姓家门口,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彰显了‘便民、普法、阳光’的司法效果,真正实现了司法便民,使小法庭奏出更多的和谐曲,使司法为民之路延伸得更广、更远。”孟州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曙光自豪地说,法官通过巡回法庭与百姓互动,接受咨询、解答疑问、普及法律知识,树立了良好形象,提高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人民陪审

  给力司法民主

  “以前组织巡回法庭,要提前两三天考虑开庭时间、开庭地点,要与村委会、居委会联系,让对方提供开庭的场所、桌椅板凳等,开庭时还要携带国徽、横幅、标牌等,耗时费力。现在,只要案件适合巡回审判,我们提前向院办公室报批使用巡回审判车,然后直接通知当事人到巡回审判地点。使用巡回审判车进行巡回审判,方便了当事人,也减轻了法官的工作负担,非常方便。”孟州市法院西虢中心法庭庭长霍跟上说。

  霍跟上是2016年度“焦作市十佳优秀法官”,他谈起巡回审判工作,感慨颇多。

  “还有,孟州市聚居着回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桑坡村6000多人全是回民。同时,还有9个移民村,有移民近万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俗,使孟州市的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案件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民族矛盾。”霍跟上说。

  为此,按照上级法院要求,根据当时出台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结合实际,孟州市法院决定实施“一村一陪审员”制度,提请孟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了342名人民陪审员,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化解社会矛盾,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无越级访和矛盾激化事件的目标。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法院从源头上疏导社会矛盾、减轻诉讼压力的新途径,这是霍跟上多年办案的一个心得。“陪审员直接参与陪审、调解很有优势,他们的语言很亲切,和当事人沟通起来比较方便。而法官则不同,有时自己认为很平常的话,当事人则认为是大不敬,谩骂法官、砸东西的事情时常发生。陪审员制度建立后,陪审员提前介入调解,三分之一的纠纷案件没有经过起诉就化解了。”霍跟上说,2012年春节前夕,桑坡村的杨某与洛阳市汝阳县的张某因羊皮买卖合同产生纠纷,作为买家的杨某以质量有瑕疵为由,将承运人王某的货车扣押。王某虽无过错,但杨某就是扣车不放,王某无奈求助于法庭。霍跟上了解案情后,通过桑坡村的人民陪审员,请杨某的姑父、姨父出面,讲事实、摆道理,仅用2天时间,就化解了这起纠纷。

  记者了解到,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相对简单,最适合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陪审员参与调解。他们文化水平虽不高,但群众威信很高,一起赡养或婚姻案件,陪审员站在当事人中间说上几句话,有时就解决了问题。

  据悉,焦作市两级法院让人民陪审员广泛参与庭审与案件调解,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使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普遍出现了调撤率升高,判决率降低、上诉率降低、上访率降低的“一升三降”变化。这种做法得到了省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法官管理部原副部长牛建华专题到孟州市法院调研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蒋惠岭专门为此撰写了评论文章《陪审制度改革对司法规律的探索》,这对今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农村,因乡土人情和法律秩序的碰撞,法官在化解矛盾时,需要考虑各种乡村风俗、伦理与人情,在情理法之间寻找结合点。这些熟悉社情民意、办事公道、热心公益的人士,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参加到案件审理和调解中,用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帮助法院化解社会矛盾,大有可为。

  精准调解

  坚持矛盾不上交

  当得知笔者要去采访赵河清时,霍跟上又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我1987年大学毕业后,就到孟州市法院东小仇法庭工作,当时就是赵河清当庭长,我跟随赵庭长当学徒。当时,东小仇法庭管辖东小仇和槐树两个乡,这两个乡地处丘陵,村庄分散,沟沟坎坎,交通不便,办案条件比较艰苦。赵庭长当时身患肾炎、肝炎等多种疾病,但为了方便群众诉讼,他经常带领我们爬坡上岭、走村串户,携卷下乡、就地办案。当时群众都夸赵庭长办案有三快:立案快,随到随收;调查快,风雨无阻;处理快,不拖不推。”

  对工作,赵河清是一腔热血;对群众,他是一片赤诚。他这种精神,感召和激励了东小仇法庭全庭人员。1989年,霍跟上审理了槐树乡杨洼村杨某诉李某宅基地侵权一案,他骑着自行车去勘验现场,途中突遇大雨,因都是土路,非常泥泞,自行车无法骑,他就挽起裤腿,扛着自行车走到现场。双方当事人看到霍跟上的两条泥腿,大为感动,当即,原告锯掉了两家房屋中间的一棵榆树,被告也表示不再阻拦原告建房,一起邻里纠纷就这样被他化解于无形。

  今年6月8日下午,笔者由赵河清的儿子赵高潮陪同,到乡下拜访昔日劳模赵河清。

  在车上,谈起父亲,赵高潮说,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刚开始对父亲天天奔波于当事人家中,很少照顾他们姊妹四人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怨恨过,后来慢慢理解了。父亲太热爱自己的职业,两袖清风,一碗水端平。办理案件坚持做到:生人熟人一个样,本地人外地人一个样,讲情不讲情一个样。有一个案件他至今记忆犹新:西小仇砖厂承包户李某拖欠工人工资6500元,临近春节,20多名江苏籍工人急着回家过年,要求法庭尽快处理。当时,他父亲赵河清因为办案途中伤了腿,缝了9针,在家休息。听说此事后,为能让工人回家过个好年,他父亲忍着伤痛,让他骑自行车带着,来往于砖厂和法庭,经过多次调解,终于促使李某如数补发了拖欠工人的工资。

  汽车行驶了10多公里,来到东小仇村,笔者见到了已逾八旬的赵河清。赵河清身穿一套1990年款浅灰色短袖法官制服。虽然年事已高,但赵河清精气神十足,其面部皮肤有点黑,又公正办案,被尊称为“黑包公”也名副其实。

  赵河清住的小院是上世纪80年代修盖的,颇具当地特色。赵河清带笔者来到其家厅堂,在桌边坐下后,便回忆起当时办案的情景。

  当时邻村有个姓冯的村民,为了继承遗产与叔父发生争执,乡、村民调组织久调无果,叔侄反目成仇。法庭受理此案后,有的法官说:“这次可坐了个大萝卜,难办!”赵河清却不这样想。他认为身为人民法官,案件再难也要办。为此,赵河清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便和村干部一起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登门调解,宣讲法律,陈明利害,使结怨多年的双方终于相互谅解,纠纷得以调解。事后,冯某手捧调解书,深情地说:“赵庭长真是一盆火,硬是化解了我们多年的怨恨。”

  赵河清对自己审结的案件,尤其是调解和好的婚姻纠纷和赡养案件的当事人,始终坚持做好执行和回访工作。在当事人领取法律文书时,他反复告诫要其认真履行,同时还要把有关执行的事项、时间、地点一一做好笔记,执行期一到,就及时进行回访,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除对当事人回访外,他还坚持对当事人所在的村干部进行回访。尤其是赡养案,每年麦收、秋收时,他总要看看当事老人的口粮是否兑现;临近春节,看看老人们是否添置了新衣服,有没有零花钱。对于哪些拒不履行的当事人,他就采取法律手段,处罚一个,教育一大片。

  对当年办的案,赵河清记忆犹新,娓娓道来。这也验证了他儿子的话:“我父亲就是一个办案迷,始终把工作当乐趣。有时正在家吃饭,想起哪个案件了,立马站起来,骑上自行车就走……”

  赵河清在法庭办理了2000多起案件,只有一起进行了判决,其他都是调解结案,没有一起上访事件发生。调解案件要让当事人把心里的话说完,才能吃透案情,然后再找准症结,精准调解。赵河清的做法,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全市法院积极搭建平台,各类调解组织主动融入,群众广泛参与,创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纠纷解决“多元化模式”。从全市1200名调解员当中选取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专职调解员,派驻到法院和人民法庭办案。市中级法院与市卫生计生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结合,将独立于医患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纳入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体系,发挥其独特的调解作用。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法律援助中心,在该院劳动者权益保护庭挂牌成立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让为农民工讨薪工作步入法治化、常态化。与市妇联协调,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成立以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维护被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主的爱心调解组织。与市司法局、公安局联系,开辟绿色通道,引导当事人到“交调委”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系统共建立诉调对接平台1513个,形成了覆盖城乡、遍布各行业的无缝对接网络,使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说事、说理、解决矛盾的地方,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2017年2月16日,全国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暨示范法院经验交流会召开,焦作市中级法院作为全国3个中级法院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李玉杰说,全市法院要通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打造新时代“焦作经验”,围绕“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体系,谋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农村落地生根。

  结束对赵河清的采访,笔者返程路上经过西虢镇中心法庭,看到法庭办公楼顶上立着的8个红色大字“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