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先生今年45岁,居住在我市某县。三年的求医历程,他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二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的医护人员成了朋友。对亲身体验到治疗肝病的中医疗法,他更是赞不绝口。
2015年,薛先生被诊断为严重的肝脏疾病,生长在肝脏上的一个小包块,让他夜不能寐,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首次在感染二科住院治疗时,他接受一次微创介入治疗。术后,该科主任陈必武又通过内服中药、艾灸、理疗等中医方法,对其进行康复抗癌治疗。
半年后,薛先生到医院复查。看到复查报告,陈必武十分激动。原来,薛先生肝上的小包块已经消失。这意味着,为薛先生实施的整套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脏疾病是有效的。
先说说艾灸。据陈必武介绍,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人体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研究证实,艾灸疗法施于人体穴位,其较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传送至病灶起到治病的作用。
肝病,特别是乙肝患者多属于虚寒体质,绝大多数适宜艾灸。在大量临床中陈必武发现,肝硬化早期患者若能及时接受艾灸治疗,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艾灸疗法对肝腹水患者也有效果。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原理是清热化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补中益气。由于艾灸疗法具有简、便、廉的特点,深受肝病患者的欢迎。
除了艾灸疗法外,在肝病治疗中,薛先生还接受了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中医特色疗法。中药足浴疗法,是一种采用药物煎汤将患者双足浸泡、洗浴,进而对其反射区和穴位进行刺激,得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具有温水足浴、药物外治及足反射区刺激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除邪毒的目的。
为了方便患者,2017年8月,该科引进中药免煎制剂。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相比,中药配方颗粒不必煎煮,避免了煎煮中药时令人不悦的气味、煎煮过程烦琐、各种难以精确把握的技巧等。“现在喝中药也可以像冲咖啡一样,很方便,即使有事外出,也不会影响服用。”薛先生说。
近年来,陈必武带领科室人员潜心研究中医古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研制出多种治疗肝病的中药方剂。其中,有治疗黄疸的“TH愈肝液”,降转氨酶的“肝乐液”,抗纤维化的“化纤丸”等。正因如此,该科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并获批“国家传染病中药临床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