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卜式传》记载: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卜式是西汉洛阳人,以放羊卖羊为业。那时候,汉武帝正忙着和匈奴打仗,军费开支庞大,而国家财政又很困难。卜式听说此事,主动上书朝廷,愿意为国家捐献出自己的半边家产。这一举动引起汉武帝的高度重视,可是又心存怀疑,于是派遣使者调查他的动机和目的,汉武帝受大臣们的左右,不以为是。
过了一年多,汉武帝大败匈奴,需要管理人财物和优待原来归属匈奴的百姓。卜式了解情况后,立即捐赠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资助百姓。这个时候汉武帝才感到卜式的确是真正的爱国,而不是打着爱国的幌子图谋不轨,汉武帝大为感动,立即对卜式进行赏赐与封官。可是卜式在得钱后,“又尽复与官”,以供地方财政之需,或是救济穷人。
但是,后来卜式得罪了当时很受汉武帝重视的大商官桑弘羊,最后被贬为太子太傅,至死都没有再得到重用。
不过想来卜式对此是不会在乎的,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要做什么官,更不要说做大官了。
纵观历史,不难看出,封建社会人们总会觉得只有做官才能显示自己的成功和价值,这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最本质的社会状态。而只有社会真正走向文明和进步时,人就不再以权力的有无来划分,而是以职业和自身的技能来划分,不过有志之人怀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