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厂三车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就像医生一样,哪个设备“生病”了,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技术过硬、吃苦耐劳,承担着设备维修、保养维护的任务,他们就是一分厂三车间机修班。
在班长陈红军的带领下,一分厂三车间机修班务实创新,以优良的作风和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公司领导的赞誉和工厂员工的好评,先后在2017年、2018年被多氟多评为“先进班组”。
作为多氟多的传统产品——无水氢氟酸,是其王牌产品六氟磷酸锂的原材料,也为企业成功从传统氟化工迈向电子级化学品,实现结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无水氢氟酸产品质量的优劣,除了生产、技术工艺环节外,设备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和无水氢氟酸打了十几年交道,它化学活性高、腐蚀性强、变数大,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我们丝毫不敢马虎。”陈红军说,“从2008年建成三车间无水氢氟酸生产线起,我就在这里。看着公司主持制定和修订了无水氢氟酸的国家标准,生产线从2个增加到4个,机修班人员从12人增加到24人,再到如今的32人,这是公司的发展壮大,也是我们整个机修班人价值的体现。”
机修班是需要24小时作业的部门,设备运转起来,他们在巡检;设备停止运行,他们在检修。陈红军介绍,一分厂三车间共有4条无水氢氟酸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有6名机修人员,员工再分成3个班,每个班要巡检生产线两三次,平均2个小时巡检一次,其余的时间还要看设备反馈回来的数据,和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应对突发事件。
“我们每个人都是全能手。”陈红军打趣地说。无水氢氟酸的设备都是“傻大笨粗”,样子不好看,体积又大,一个零件就有20多吨重,随时随地拆卸检查并不现实。但由于无水氢氟酸是在全封闭的设备里生产,腐蚀性强的原材料到底对设备的损耗有多大,哪个环节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就要靠机修人员凭借其经验对设备进行预判。为此,在工作中,机修班人员非常注重学习,不断深化对机械设备的专业认识,提高个人业务技能。同时,加强对厂区设备进行巡查,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记录分析,提高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判断能力和故障分析准确性。
为改善工作环境,确保公司快速发展的产品需求,从2014年至今,机修班共进行了3次设备改造。
2017年,机修班又开始对4台反应炉的冷却炉进行改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机修班挑选了8名技术过硬的员工,对冷却炉进行分析研究。
刀出鞘,箭上弦。机修班人员兵分两路,技改的技改、检修的检修,准时进入作业现场。虽然操作现场狭小、备件庞大笨重,但他们毫不畏惧,拆阀门的拆阀门,割管道的割管道,半年时间,4台冷却炉投入使用,其中机修班人员自主完成了2号冷却炉的焊接工作,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改造成本。如今,走进一分厂三车间,再也没有高温闷热的生产环境,“安全生产”“保持环境卫生”等规范标语和清洗设备随处可见。
“今年春节,车间计划性检修1号炉内返料,大家都自觉回到工作岗位。”陈红军说,“即使不是工作时间,只要有需要,机修班的员工们随时待命,时刻准备着。”
今年8月的一天晚上,机修班又接到了紧急检修任务,要对萤石上料刮板机进行检修,几个人商量后,把任务细化到每个人身上,说干就干。在安装时,为了使设备上检修过的每个环节更加紧密吻合,他们安了拆、拆了安,调整了再调整,校正了再校正。因为在他们心里有一条底线,那就是“无论是检修还是技改,都必须细致入微,精益求精”。
“如今,我们的企业正在向智能化发展,机修班也不能落后,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让我们这些‘粗笨的大家伙’向精细化发展。”陈红军说。
(本栏图片均由多氟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