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现实英雄的接地气书写
梦萦小屋
夫妻携带凶器恐吓他人均获刑
老城区居民期盼用暖
图片新闻
公 告
焦作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通 告
公 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实英雄的接地气书写
——评徐向林新作《蝮蛇行动》
作者: □王玉琴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长篇小说《蝮蛇行动》封面。
  (本报资料图片)
 
   

  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领人们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重新明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导向。“四个讴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提出,让文艺创作回归现实本源,一大批关注现实、讴歌英雄的文学作品井喷而出,徐向林新作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蝮蛇行动》,就是其中的一个剪影。

  梳理徐向林的文学创作之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徐向林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虽题材广泛,但未形成体系,是文学青年徐向林的成长期;第二阶段是21世纪前10年,徐向林开始创作纪实文学,确立了较为明朗的创作方向和价值体系,文学青年有了实力作家的雏形;第三阶段则是近几年由纪实文学跨界到小说创作的时期,徐向林推出了“职场女性”系列小说,“原乡人”系列小说、“谍战刑侦”系列小说等,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地以现实生活为底色,以关注底层、讴歌英雄为基调,用沉潜生活的接地方式,挖掘生活的真谛,探究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回到《蝮蛇行动》,这部反映电信网络诈骗的纪实小说,取材于2012年“2·29”诈骗案例,紧抓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痛点,通过塑造卧底英雄刘颂这一形象,层层揭秘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诡术、诡道。卧底英雄刘颂面对的反面角色并非一个,而是一群,即“王蛇诈骗集团”,其中有老谋深算者、轻佻张扬者、妖冶放荡者、功夫了得者,这些反面角色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读这部小说,既让读者为主人公的步步惊心而揪心,也让人探知了电信网络诈骗中的机关和套路,其中揭秘的伪基站、非法集资、套取资金、花样洗钱、围猎等诈骗方式和套路,都是电信网络诈骗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因此,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刑侦小说,不如说是一部“防骗指南”。

  小说中,被塑造为卧底英雄的刘颂,并非是高大上的英雄人物,他因想当英雄考了警校,进入公安系统后,最初的工作做社区民警,即使被选中做卧底,也脱不了嘻哈作风,然而,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他真正成熟起来,明白一个警察的初心并不是“英雄心”,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心、使命感。沿着这条主线,徐向林勾勒出一个警察、一个平凡英雄的成长之路。

  “王蛇诈骗集团”中的几个反面角色,原本也是被诈骗的受害者,他们没有正面反抗,而是与施骗者“魏先生”同流合污,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表现,最终诈骗集团被捣毁,正义得以昭彰,一个故事的结束,却是引发一场思考的开始。

  徐向林在《蝮蛇行动》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小说创作的各种技巧元素,语言随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或幽默诙谐,或冷峻深沉,充满盎然之气。在小说情节的构思和诈骗案情推进上,或山重水复,或一波三折,如迷宫般充满福尔摩斯的味道。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徐向林不给“英雄”“反面角色”随意贴标签,而是遵循人的复杂性与潜意识去书写,塑造了复杂、多变、善恶难辨的圆形人物形象,使人物充满鲜活的职场气和真实的社会性。《蝮蛇行动》,是一部现实版真实英雄的接地书写,一部值得品读、值得思考与回味的现实主义题材“防骗”袋装书。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创意写作班导师)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