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早就听说中医的针刺、艾灸、推拿等方法对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可是,对于这种中医外治方法治疗女性内在疾病的效果总是心存疑惑,就一直没有深入了解。日前,记者路过市中医院新华院区,决定找该院内七科主任、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理事、副主任中医师赵明,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市中医院新华院区一楼的专家诊室,记者找到了赵明。听了记者的来意,正在给患者推拿的赵明很认真地说:“中医治疗痛经,主要是指原发性痛经,就是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中医学也称此病为‘经行腹痛’。这种病症早在《诸病源候论》《景岳全书》中均有记载,并认为此病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可以说,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这一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长期效果更为显著。不仅痛经,像女性常见的月经不调、例假异常、产后病等,都可以通过针灸、推拿辨证治疗。”
赵主任的一番解释,让记者打消了疑惑。“举个例子吧!”记者还想进一步求证。
赵明想了想说:“例子很多,不过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患者25岁,从20岁开始,每到例假当天,小腹就开始疼痛,经血量少,还有少量色黯血块,面色苍白,肢寒畏冷,一直到经期结束,疼痛才能结束。经过辨证诊断,我认为她是寒凝血瘀型。之后,用温针灸治疗。治疗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和俯卧位隔天交替进行。仰卧,对关元、气海、子宫三个穴位加艾灸,归来、血海、三阴交、太冲、地机几个穴位平补平泻;俯卧,对八髎、命门两个穴位加艾灸,太溪、然谷两个穴位平补平泻。经期结束到下次月经前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周身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两个疗程后,患得的痛经基本治愈了。更关键的是,这种方法远期疗效会更好。”
随后,赵明又领着记者来到治疗室,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正在推行的透药灸。“我们会根据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患者的不同症型以及自身体质,配以不同的药方。然后加工成中药汤剂,在艾灸时,先将汤剂渗透到专用药垫上,然后把药垫放在患者病灶或施术的部位。之后再用艾灸,这样药效会直达患者体内,起到艾灸和药物施治的双重效果。”说着,又打开边上的冰柜,向记者展示。只见里面放着许多装有中药汤剂并标有患者名字的瓶子。
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对针灸、推拿治疗痛经有了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