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金融之窗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存贷款余额及当年新增位居四大行之首
到何瑭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怕硬的
工作留痕不应走进形式主义怪圈
“奇招”治“奇葩”
强化教育打造学习型银行
举办中秋贵金属品鉴会暨专业鉴宝大会
举办精准扶贫干部教育培训班
工行“工银普惠行”主题活动启动
大力支持我市乡村振兴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奇招”治“奇葩”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天津的一位网友在地铁里遇到一位“奇葩男”,让正义感爆棚的他愤怒不已。在地铁九号线上,“奇葩男”赤脚横躺在座椅上玩手机,不仅毫无形象可言,还全然不顾车厢里站着的其他人。这名网友忍无可忍,果断出招,以“奇招”制“奇葩”,将“奇葩男”的鞋踢出车厢。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刚柔v:对不文明行为者,仅靠道义舆论来治约他们,是没有力度的,以不文明来惩治不文明,更不妥,那样会衍生更多的不文明。建议各地精神文明办,应建立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对进入黑名单者,各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有权禁止其进入,让公共场所更干净更文明。

  @苏懿谅谅谅:伸张正义的同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暴制暴,岂不是跟“奇葩”无差别?

  @梅语馨香:心情可以理解,但行为有些欠妥!

  @露丝独特:对这种人,言语沟通有时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使矛盾升级,默默踢鞋既有反击的力度,又能免受其伤,唯一的问题是可能涉嫌违法,因为鞋子属个人财物,凡是可能涉嫌违法的办法,再“聪明”也是错的。

  @奥特曼小豆豆豆:广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来明确责任,处罚这种行为,光靠网友的义愤填膺起不到良好的教育和惩罚作用,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才是长久之计。

  @提恩畅:应该为此点赞,针对不文明的人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长记性。

  @益昌人: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用暴力的做法并不可取,暴力的做法也不文明。

  @邵武古山何氏:以暴制暴不可取,不能因为别人有错,我们就也可以乱来。对于这种奇葩人,还是必须好言相劝教育为主,他如果不听,还可以叫乘警来解决,断不可将“奇葩男”的鞋踢出车厢,那是在侵犯人家的私人财产,会激发问题,影响社会和谐。

  @南蛮小王爷125:给点教训,长点记性。公共场所并不意味着随意,更不允许为所欲为。

  @云盅慢步:不可取。舆论的鼓励会让施暴者产生“正义”的错觉,自以为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更倾向于以暴制“霸”,最终在整个社会中助长戾气。

  @万里箐空:以暴制“霸”的手段存在很大隐患。它比劝阻、谴责、举报更能让“霸者”付出代价、加深痛感,对于公众来说也更痛快,但因为缺乏规范和限制,如何出手、向谁出手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判断,其行为很容易过界或造成误伤。

  【下期话题】

  “百步青年”

  10月8日,微信发布《2018年国庆长假微信数据报告》,关注国庆期间中国人的宅与行。从9月30日到10月6日,全国共有2100万微信用户选择假期宅,他们的微信运动步数不满百步,其中56%的用户为“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日运动量不足100步,1200万“80后”“90后”荣称“百步青年”。“看书、刷歌单、养青蛙、打网游、刷微信……”伴随电脑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宅”在家里,兴趣培养,社交主题,几乎都围绕着网络展开。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