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工作留痕?工作留痕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或者档案文件等将工作记录下来,以便反映当时的工作情况,也能为日后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手段。不知从何时起,工作留痕已经渗入了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记录。然而,一些基层干部为了留痕而留痕,使得工作留痕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怪圈。
在一些地方,不少部门“各捏各的眼”,分别印制不同笔记本,都强调本部门工作很重要,要求基层干部“工作留痕”,并纳入检查考核。这样一来,干部每天揣着好几个本子,有些人不管事情做没做,先设法完成“家庭作业”再说。笔迹龙飞凤舞,足迹缺泥少土,看似忙忙碌碌,其实都是在做表面文章。说得再完美,不干都是空的。笔记再漂亮,终究只是停留在纸上。那些成天只关注记录的人不要忘了,落笔不等于落地。留下笔迹,不如留下足迹。
“文山会海”式会风折射出各级部门落实工作作风不实,形式主义严重。一些部门干工作习惯强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简单把工作留痕作为评价工作是否做实做好的重要标准,材料数据堆积如山,成效怎么样却视而不见。工作中,为民服务不是演戏,容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半点水分,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干部,必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干工作必须有一说一,不掺水分。过多过滥的督查,不但造成了严重的行政资源浪费,推动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风气的滋长蔓延,同时还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更使基层政府和受检单位不堪重负,一不小心成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坑”,亟待“瘦身”提质。因此,要对过多过滥的督查进行“良性瘦身”,要对症下药,治标更要治本,防止痼疾的反复发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勤勤恳恳干事业、踏踏实实打基础的工作作风才是真正的工作留痕。这样的痕迹,踏石有痕,抓铁有印,理应成为我们应有的价值追求,留痕在于实干,这样的工作留痕才能留在群众心中,才更珍贵更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