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廉素花)10月11日,吃了早饭,武陟县西陶镇古樊村的王小枝带上化肥、麦种去备播小麦,路过村委大院,她又一次拐进去见了武陟县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杨红亮。“杨书记,俺的申请啥时候批下来,俺真不想再顶着贫困户的帽子了,真不能再给政府找麻烦了。”王小枝恳切地说。
看到王小枝急切的样子,杨红亮又欣慰又感动。
王小枝的儿子前几年有病,是村里的低保户、精准扶贫户。去年以来,除了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扶贫政策,帮扶责任人王爱民还多方联系医院为她儿子看病。今年年初,她儿子的病魔消除后到苏州打工,秋收前给家里打来了5000元钱。
儿子病好了,能挣钱了,丈夫也有精力去本地的企业务工,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家里生活状况大有好转。秋收后,王小枝夫妻俩又流转了40亩地,准备大干一番。
“前几年因病致贫,各级政府给了俺家无私的帮助,帮俺渡过了难关,现在条件改善了,能自食其力了,不能再去沾国家的光。上个月县里开展的贫困户星级评定,五颗星俺家就得了三颗,其中就有勤劳致富星。”11日上午,记者见到王小枝时,她满脸阳光和自豪地说。
杨红亮告诉记者,扶贫先扶志,今年8月份全县开展的“争当脱贫光荣户、文明勤劳奔小康”星级评定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村里的贫困户郑雄胜一改往日的懒散,主动承包了40亩地,闲暇时还出去打零工,在搞好家里卫生的同时,也能积极参加村里环境集中整治等公益活动。贫困户常国才原先无所事事,还经常以身体不好为由不参加任何活动,现在他主动参加卫生整洁行动、晚上到广场锻炼身体,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村里的陶令、石小二两家也强烈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杨红亮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产业扶贫、医疗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到位,加之武陟县采取了诸如“争当脱贫光荣户、文明勤劳奔小康”星级评定活动等激励措施,西陶镇王顺村的岳崇和东滑封村的廉保忠等贫困户也都主动申请“摘帽”。在8月份的评星活动中,西陶镇246家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户申报、帮扶责任人和联户党员点评、民主测评等严格程序,共评出四星户9家、三星户59家、两星户123家、一星户55家。在全部508颗星中,有勤劳致富星94颗、卫生整洁星126颗、精神面貌星133颗,全镇争“星”摘“帽”的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