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市产业扶贫现场观摩评比活动召开
扶贫长镜头
建立分析监测机制 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长镜头
“早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好中选优看温县
“俺村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哩”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俺村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哩”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国喜,你看你家这一季的收入算得对不对?”10月9日下午,在马村区演马街道前夏庄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驻村第一书记廉春明给贫困户张国喜算起了第三季度的收入账。

  “你看,你家这一季净挣3277元。到了年根儿再卖一些羊,下一季的收入会更多。”廉春明笑着说,“按照政策,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满3400元就达到了脱贫标准,你家去年第四季度加上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可是这收入还不稳定,家里又有病号,就这样按照脱贫报上去我不放心。”廉春明的话说到了张国喜的心里。

  “咱要稳定脱贫,确保不返贫。”廉春明补充道。

  “中,中,就按书记说的办。”张国喜笑着说。

  在张国喜眼里,这位来自马村区城管局的驻村书记,常年吃住在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早已是他信赖的“自己人”。

  这两年,在廉春明的支持和鼓励下,张国喜在家学习了特色养殖技术,扩大了养羊规模,修建了新的羊圈,养羊数量达到了30只,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

  雁阵远飞靠头雁,脱贫更需带头人。位于马村区东北部的前夏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300多户,有105户贫困户,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5年9月,马村区城管局驻村工作队到了这里,驻村第一书记廉春明成了一门心思琢磨着如何带领全村人奔小康。

  廉春明和村两委班子商讨后,确立了以转移就业和改变种植结构为核心的脱贫思路,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发展高效种植农业,村民既可以参股分红,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今年合作社种植大蒜400余亩,解决贫困户灵活就业30余人,每户实现增收1000余元。

  今年春季,廉春明多方联系招商引资,在村里废弃的学校旧址上建起了总投资300多万元的扶贫工厂——春晓手工艺品厂。其中,贫困户入股投资29.4万元,每年预计固定分红2.94万元。今年8月,该厂扶贫车间一期投产,贫困户和村民不出村就可以稳定就业,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心愿。

  如今,让前夏庄人高兴的不仅是腰包鼓了,还在于生活环境的改变。

  “以前俺村只有一条水泥路,其他都是土路,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没法出门。驻村工作队来了后,给俺村修路、建广场,装上了100多盏太阳能路灯,还修建了群众活动中心,大伙儿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了。”说起这两年村里的变化,村民侯翠红打开了话匣子。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勤劳致富、孝敬老人的公益宣传画让人眼前一亮,上了年龄的村民三五成群在村里的健身广场、活动中心娱乐聊天……这个昔日破败的省级贫困村如今焕然一新。

  “听廉书记说,今年年底前俺村整村就脱贫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哩!”侯翠红乐呵呵地说。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