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为了提高广大市民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对骨骼健康的关注,提醒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预防骨折发生,给予老年人更多关心和爱护,今天,《中医健康会客厅》邀请市中医院人民院区康复科名誉主任、省骨科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范新明,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主持人:范主任,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范新明: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人体骨骼就好比砌好的砖墙,经过成年累月风吹雨打后,墙体逐渐剥脱、松动,没有之前坚固,一旦遇到刮风下雨,就可能出现坍塌。
骨质疏松的常见分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老龄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指由药物、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发生骨折前往往没有症状。当老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自然规律。其实,这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阶段。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和健康素养的提升,对很多常见病认识和理解逐年提高,目前大家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了解较多,但对骨质疏松了解偏少,重视程度不够,难以从全方位防治骨质疏松。
世界骨质疏松日是1996年最早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办,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商议后定为每年10月20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从1998年至今,每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活动均发布一个主题,已达到全球统一行动,取得更好效果。
主持人:患了骨质疏松会有哪些明显症状,又有哪些危害?
范新明:骨质疏松最典型的四个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腿脚抽搐、身高变矮以及骨折。骨质疏松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早期患者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50%以上。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易发生骨折,在老年人中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发病率30%以上。全球每3秒钟就有一个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调查显示,全世界50岁以上女性有三分之一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男性有五分之一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髋部骨折是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像那些发生在腕部或肩部的骨折,髋部骨折带来的疼痛和下肢活动障碍会迫使患者卧床,难以活动;保守治疗需要卧床3个月左右。长期卧床会带来四大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无论是哪一种并发症发生,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总之,骨质疏松将给患者带来许多危害,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主持人:范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范新明: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合理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一是适量运动。研究表明,单纯补钙既不能明显增加骨密度,也不能改善骨质量。而经常运动者使骨骼承受力增加,同时增加肌肉力量,有利于骨骼生长,常常可获得较高的骨峰值和较好的骨质量。
二是多晒太阳。对老年人来说,经常晒太阳对防治骨质疏松是非常必要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吸收,有利于骨钙的沉积。
三是戒烟戒酒等。吸烟和饮酒均可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骨细胞的代谢及骨峰的形成;过量摄入咖啡因可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碳酸饮料可阻止钙吸收;过多摄入盐亦会增加钙流失。
四是补充营养。当体内的钙丢失量大于摄入量时,骨骼就会脱钙,从而产生或加重骨质疏松。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健康营养的饮食必不可少,平素应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
五是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绝不是自己晒晒太阳、吃吃钙片这么简单,对于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治疗对策和方案是不同的,需要医生根据骨质疏松程度进行专业治疗。
主持人:在治疗骨质疏松上,中医有哪些优势呢?
范新明:骨质疏松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与肝、肾、脾等多个脏腑相关,以肾虚为主。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为其主要病机。骨质疏松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
治疗骨质疏松,中医以恢复骨量、防止骨继续丢失、缓解症状为原则。根据中医学“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的理论,用补肾、填精、补髓、活血之法治疗,以达到强壮筋骨的目的。可采用膏药、中药熏洗、理疗、推拿按摩等外治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