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到市中医院小儿科采访了,本期,记者决定到该科走一走。在儿科门诊,记者见到了正在坐诊的该科主任杨定宪。等他给几个孩子看病开方之后,记者赶紧上前说明来意。杨定宪想了想说:“中医儿科应用经方辨证施治,方证相对能治疗许多小儿疑难杂症。因此,经方体系可以说是中医最主要的绝技。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哮喘患者多了起来,那就介绍一下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
“治疗小儿哮喘,西医一般采用雾化,两周之后还没有明显效果,对于西医来说,这就属于顽固性哮喘。而有些诊所会给孩子服用一些口服药,加上一些激素类药物。有些顽固性的哮喘在吃了这些药物之后会马上见效。可是一停药,又会很快复发。”杨定宪解释,“中医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经方就比较多了。比如说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上记载,‘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由于小青龙汤疗效明显,应用广。另外,在使用时,若患儿脾胃虚弱,会加上人参五味子汤;若患儿存在阳虚,可再加加附子,效果也不错。有时还会使用葛根汤、大小柴胡汤等。如果再配上对症的膏药以及专业的小儿推拿,效果就会更好了。小儿哮喘在得到有效治疗之后,很少出现反复;要么发作频率会明显降低,一般到了5岁之后,孩子的抵抗力慢慢增强,就会慢慢好转。”
经过杨定宪的一番解释后,记者对经方有了更深一层了解,但是依然意犹未尽,希望杨定宪再深入一些。杨定宪思考后说:“经方以伤寒为代表。但是,学中医难,学伤寒尤难。伤寒方有几个特点,一是药食同用,二是组方精炼,三是药简效宏。另外,《伤寒论》的一些药方药量非常讲究,该轻的轻,该重的重,改变了药量就改变了方剂,就成了不同的方子。因此,后人评价伤寒方,加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当然,经方运用得当,便能达到古人说的‘效如桴鼓’,意思是说治疗效果像拿起鼓槌打鼓一样,一敲就响,在临床屡用经方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效果好。不过,掌握经方的诊疗体系,需要医者从细微病症入手。像《景岳全书》中,就有一个《十问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可以说,中医经方就是充分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病人详尽的临床资料,采用六经、八纲、方证等辨证诊疗体系,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故疗效卓越。”
听了杨定宪的介绍,记者再次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感慨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