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裴纪民)10月18日,笔者从九里山矿了解到,该矿通过对16061工作面进行优化,不仅简化了工作面回采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保证了施工安全,降低了人工费用,加快了工作面接替步伐,还解放了近万吨煤炭资源,取得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若按正常思路设计,回采工序复杂,机电设备布置多,运输巷回风眼工程量大、周期长,同时增加了人员投入。
针对这种情况,该矿工程技术人员认真调研分析后,首先对工作面切眼布置方式进行优化,使工作面上下风道平行,不再采用摆架、加架、调斜等工序,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回采期间的安全性。其次,对机电系统设计进行优化,使工作面上下风道平行,皮带输送机一部即可铺设到转载机位置,提高了煤炭运输系统能力。第三,对煤炭资源回收进行优化,原设计工作面可采储量为11.5万吨,优化后工作面可采储量为12.4万吨。第四,对工作面运输巷风眼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减少顶层煤巷13.4米、顶层岩巷29米,缩短巷道施工工期14天,加快了工作面接替时间。
经过前后对比计算,16061工作面进行优化后,减少巷道工程量投入46.9万元、人工投入13.9万元,解放工作面可采储量为0.9万吨,增加经济效益5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