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马上就要到了,对于花样繁多的购物节,有些年轻人非常理性,会考虑实用性和必要性,有控制地购物,有些年轻人消费依然冲动。当下年轻人消费时考虑最多的是什么?对于越来越多的购物节,人们怎么看?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9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1%的受访青年消费时看重性价比、自己的经济情况,58.3%的受访青年会考虑实用性、必要性,61.1%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为兴趣和自我提升消费。面对花样繁多的购物节,你持什么态度呢?
【观点1+1】
@刚柔v:购物节把消费者带上了狂热盲从、冲动感性的消费之路,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购物节其实就是屯货季。消费者对购物节的态度转变,说明消费者已经成熟了,从感性消费变成了理性消费。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靠的就是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市场同样期待理性消费的回归。
@梅语馨香:要理性消费,不要任性随意。
@常少杰1:无论是性价比、实用性,还是购物兴趣自我提升,都离不开消费基础,那就是收入。职场青年在诸多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只要不在物欲横流和虚荣攀比中迷失自己,任何购物形式都不为过。量力而行、适合自己就好。
@露丝独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超出承受能力的消费只能是一时的、短暂的,不会维持长久,一味地寅吃卯粮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后患,影响未来的正常消费。
@邵武古山何氏:无论怎样花样繁多的购物节,消费者都必须保持理性,量力而为适度消费,随意买这买那做个“月光族”,现在是潇洒了,将来怎么办?没存一分钱,靠啃老、借钱过日子更不是长久办法。
@贵贵的蒲公英:购物,就是购买所需物品,而购物节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作为消费者,应当保持理性,根据自己的需求采购商品,切勿被商家的噱头给冲昏了头脑。
@不知潇湘在何处:只要有需求,随时都能购物,何必一定要在购物节扫货呢?虽然“买买买”让人享受到了购物的快感,但是容易冲动消费,买来一堆用不上的物品。
@粤刚刚2012:理智、克制、量力而为,这就是我对购物节的消费态度。
@万里箐空:面对大大小小的购物节,一定不要被商家左右,不要被价格蒙骗,消费者购买心仪产品的同时更要理性购物,因为“买的没有卖的精”,不要轻易落入商家布下的陷阱。
@心雨zyh:购物节顺便买一些需要的物品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要理性,别走火入魔。占小便宜,吃大亏,别为了那么一点蝇头小利,买买买,过后又后悔不迭!
@细数青山望蓬莱:这节那节,都是让人花钱的诱饵。有钱就过节,没钱就忽略。
@王者微小:购物节应该倡导商家诚信经营、买家理性消费。只有这样,购物节才能越办越红火!
【下期话题】
闯红灯被撞还索赔?
近日,福建福州一女子骑电动车载着朋友闯红灯,被正常行驶的出租车撞到。随后,女子要求的哥赔钱并先带朋友看病,被交警愤慨三连问:“法律在哪里?正义在哪里?公平在哪里?”网友大呼:正义执法,真帅!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