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原魅力工匠”封利娜的“封氏捏塑”入选中站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焦作非遗家庭再添新丁。
中国民俗研究院专家评价封利娜作品:“已达到大师水平。”国际级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远评价:“她的努力及作品是全国面塑手艺人的榜样。”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王玓评价:“她的面塑技法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将为传承面塑技艺发挥作用。”
封利娜作品何以被大师们推崇?
从艺近30年来,封利娜从民间蒸花馍手艺练起,潜心研究,直至将这项民间小手艺推向大雅之堂。
近日,记者走进“封氏捏塑”,看到了一个令人炫目的面塑世界。
或手提花篮,或低眉浅唱,或轻弄琴弦,或倚窗而立,又或睡意阑珊……一个个仕女在封利娜手中变成了眉目含情的画中人。
或闭目养神,或浅浅笑意,或端坐莲花,或金光四射,又或安静空灵……一尊尊佛像又在她的手中组合成了人间圣境。
这是一方与红尘俗世相隔的多彩世界。记者深深地感受到,焦作民间艺术登上大雅之堂指日可待。
封利娜出生于1979年,现为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员工、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泥面塑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师从中国现代面塑大师王玓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州面人代表传承人陈明远、陈全明先生。
蒸花馍,是在北方民间流行的手工艺。而这项简朴的手工艺恰恰是面塑技艺的初型。从小封利娜就喜欢看祖母与母亲蒸花馍,白花花的面团在老一辈人手中变作了一项极具美感的“家常艺术”,看得封利娜“垂涎三尺”。
从十五六岁起,她便开始学做面塑。工作之余,她先后多次赴天津、山东、山西等地交流学习技艺。不断地深入研究,让封利娜深刻感受到了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2015年,封利娜成为焦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一员。2016年,她又被推荐至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2017年8月,她成功入选“搜寻中国魅力工匠候选人”,并参加了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第十九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
2017年10月,她携面塑作品《麻姑献寿》《灵猴出世》《普贤菩萨》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在郑州绿博园举办的“河南省中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其作品《麻姑献寿》入围此展金鼎奖。同月,她又参加了“郑州首届非遗民俗文化节”活动,被评为“特优非遗项目传承人”。
2018年1月,封利娜荣获“2017年首届中原魅力工匠”称号。同年3月,她参加全国首届《金手指奖》泥塑、面塑作品评比大赛获金奖。与此同时,她的作品《灵猴出世》《韦陀菩萨》被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永久收藏。同年4月,她又被聘请为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泥面塑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封氏捏塑”在圈内声望渐高,许多人曾力邀她向外发展,却被她一一婉拒。她曾对一位大师说:“焦作历史文化丰厚,不仅仅有像靳尚谊一样的当代大家,而且还是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司马懿等一大批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我希望通我的艺术把他们的风采展现出来,用面塑艺术讲述焦作故事。”
用面塑艺术讲述焦作故事。这是封利娜的十年规划,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图① 封利娜正在进行面塑创作。
图② 面塑作品《普贤菩萨》。
图③ 面塑作品《灵猴出世》。
图④ 面塑作品《麻姑献寿》。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王玮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