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达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的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媒体调查发现,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丑恶链条。
(据新华网)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媒体人的基本遵循,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这都是不可讨价还价的“必选项”。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出击”,自媒体打造了“以谣生利”的完整利益链,几乎各行各业都能成为这个群体的“猎物”。比如,近年来日渐猖獗的自媒体“黑公关”,让一些企业闻之色变,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保护费”,有的一年甚至能进账千万元。
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暗能量”,根本驱动力在于其逐利的属性。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拉低了媒体从业者的门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很多人不再将其当成业余爱好,而是将其视为发财致富的营生。他们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与传统媒体形成差异化竞争,抓住公众的兴奋点、敏感点、焦虑点等“制造”新闻,引导舆论,以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最终让阅读量变成了钞票。
斩断自媒体的利益链,需要自媒体运营者严格自律,需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还需要公众擦亮眼睛。然而,这些“治本”之策固然重要,但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难以“速效救心”“迅速退烧”。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主流媒体要发起更多“闪电战”,及时、权威、精准的发声显得更加重要。见谣言就科普,遇蜚语就揭穿,打压假新闻的生存空间,让无良自媒体成“过街的老鼠”,主流媒体当有更大作为。
比如,选择合适版面开设澄清谣言的专栏,不但能打击自媒体的利益链,或许还能成为主流媒体“吸粉”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