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立冬了,近日,多位读者致电本刊热线咨询冬季养生,还有人问:“都说养生要冬藏,藏点啥?”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内四科主任张春雷。张春雷想了想说:“《黄帝内经》中写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不过,具体来说,冬藏还要藏温、藏阳、藏能量。藏温,就是藏身体,不要冻着了。这主要指以下部位:脚。脚是身体阳经的末尾、阴经的开头,是人体阴气最重的地方,因此,脚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颈部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膝盖,很多女孩子秋冬季节仍然穿露膝短裙,这对膝关节是一种伤害。另外,还有肩部和腹部。藏阳主要是护肝肾藏阳气。具体来说,早睡晚起,顺应天时。只有保证充足睡眠,才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还有就是适度运动。动则生阳静生阴,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再者,藏能量。中国历来有‘补冬’的习俗,‘冬季补一补,来春打老虎’。不过,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食补。”
最后,张春雷强调,冬季还要“藏情绪,调情志”,尽量“内敛宁静”,不要轻易动肝火,防止情绪波动过大。只要精神内守,内心安定,外邪就没有侵入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