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北朱村:千年古村落 焕发新活力
发展集体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楼院”美了居民生活
积极推进公益诉讼 守护焦作绿水青山
古温酒团购活动真的很惠民
树枝下垂离地近 影响市民停放车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集体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
——博爱县孝敬镇齐村采访记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慕乃强 王学典

  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彻底改变村两委会想为大家办事而又缺乏资金的尴尬局面;流转农民土地,彻底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赢的目的。博爱县孝敬镇齐村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齐村位于博爱县城南7公里、博王路西侧,是孝敬镇最北部的一个行政村,全村7个生产小组,295户、1380口人,耕地面积1400余亩。2016年以前,该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主要以林业生产和集体资源租赁为主,每年经济收入5万至8万元,根本无法满足卫生保洁和基础工作的开支,一旦遇到有项目进村需要配套只能借米下锅,因为每年的集体收入除了必要的支出外根本没有积蓄。村里大多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不以种地为主,而以外出务工或搞其他产业为主。由于种有一部分地,农忙时节村民不得已回来忙农活,往往因此会白白失去赚钱的好机会,这种状况使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感觉不满意。

  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赢呢?该村两委会在广泛征求党员代表意见后,上报镇政府同意后于2016年8月注册成立了以集体完全控股的博爱县兴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年10月从农户手中流转490余亩土地进行小麦育种,先期的投入全部由村两委会干部垫付;11月份争取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61万元和市老区经济促进委员会20万元的扶助资金;截至2017年年底所有项目内容实施结束,除了固定设施暂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外,农机具已为公司的农业生产发挥不小的作用;年底通过核算,公司实现了10余万元的盈利。在公司的影响下,农户的土地流转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些返乡农民也积极与公司合作转租部分土地进行瓜果蔬菜的种植,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700余亩,几家种植专业合作社转租270亩,加上先前的种植大户流转农户土地约300亩,全村流转土地总面积超过1000亩。大面积的土地流转不仅使农业现代化成为现实,而且解决了村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也为想在农村有所作为的村民提供了条件,使得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高效利用和保护,集体林带损毁率大大降低,秸秆禁烧压力得到减轻,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也为土壤、地下水、河流、益鸟、益虫、鱼类等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尽快与省市农业科学院所对接,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对我们村所处地域的气候、土壤、水质、环境等做一个分析,对我们村的种植结构和模式作出指导和建议,以便公司在今后的经营中有较为合理的发展方向,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广开门路,提高公司的收入。我相信,村集体经济增强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我们的乡村会更加美好。”齐村党支部书记许不浪自信地对记者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