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 通讯员赵蜘莅)11月初的怀川大地,尽管寒意袭人,但因“博爱七贤”商标获国家批准这个喜讯的传来,博爱人的心中都是暖融融的,并且奔走相告。这是博爱县电子商务工作的又一喜讯,它不仅契合了农村电商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需求,而且为打造电商产品区域品牌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博爱七贤”是博爱县全力打造的地方特色产品公共品牌,是清化竹货、博爱怀姜、太行山货、特色产业、清真食品、生鲜果蔬、家居生活七大系列近200个特色产品的总称。2015年以来,该县依托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政策优势,瞄准时机,精准发力,积极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生型县域电商发展路径,有力推动了农产品上行,激发了就业创业活力。与此同时,该县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的政治站位,突出电商扶贫有效抓手,坚持精准方略,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了“163”博爱电商扶贫模式,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在电商扶贫工作中,博爱县聚焦产业发展这一靶心,为贫困户搭建了了解电商、接触电商、融入电商、受益电商的平台和桥梁,通过举办“博爱七贤”系列产品争霸赛、“樱桃节”和“怀姜发展论坛”“澡巾布发展论坛”等特色活动,使“博爱七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度提升,真正把“关注即扶贫,消费即慈善,购买即公益”的理念落到实处。目前,“博爱七贤”已聚集电商企业200余家、微商12000余人;今年1月至10月,网络零售额接近6.79亿元,同比增36.5%。特色产业链条的拉长和规模的扩大,使6000多个贫困人口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
“这个商标为县政府所持有,由县电商协会代运营,覆盖三大类30个小项,是继‘博爱七贤’公众平台之后我们又积极推出的一项惠民措施。下一步,县里将着手制定《‘博爱七贤’公共商标使用办法》,到时候凡符合要求的本地企业均可免费使用该商标。”博爱县电子商务发展办公室主任袁金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