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公厕建得太漂亮了,里面啥都有,非常方便,比俺家的卫生间都好。”11月11日上午,市民李大妈走出位于解放路与山阳路交叉口东北角街心游园附近的公共卫生间后,向同行的朋友连连称赞。
李大妈的话虽有些夸张,但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老公厕比起来,这座公厕确实有很大的不同,里面雨伞、打气筒、急救箱、手机充电器、自动售货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这是一座经过改造提升后,今年5月份才投入使用的公厕。谈起这座公厕的变化,周边居民最大的感受是,改造提升后的公厕不光有“颜值”,使用功能上也有质的飞跃:先进除臭设施,让如厕不再掩鼻;小便池均用隔板进行分隔,保护如厕隐私……另外,新添置的无障碍设施、婴儿护理台、宝宝安全座椅、儿童坐便器、紧急呼叫系统等,无不透出浓浓的人情味。
“这个儿童坐便器最吸引小朋友,许多孩子上完厕所后还要再上去坐坐。”这座公厕的一位保洁员笑着说。
不止这一座公厕,今年我市城区新建和改建的58座公厕,都在“功能革命”上下足了功夫,全部将通槽式便器更换为独立式便器,小便池均用隔板进行分隔,安装除臭设施。一类公厕均设置第三卫生间,内设婴儿护理台、安全抓杆、呼叫器等,可满足老年人、幼儿和特殊群体的如厕需求。部分新建和改建公厕还安装了人脸识别厕纸机等,尽可能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另外,我市城区新建和改建的公厕均对内部格局进行调整,增加女性厕位数量,有效解决女性厕位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