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了一位从其他医院转来的患者,病情为别嘌呤醇引起的严重超敏反应。该科医生对患者进行HLA-B*5801(别嘌呤醇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后,让患者立即停服别嘌呤醇药,并积极对症治疗。目前,患者的症状已经缓解。对此,该院相关专家提醒,别嘌呤醇用药风险为高风险,建议患者在服用前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
据悉,这位患者今年70岁,入院前曾服用氟哌酸、双黄连、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以及具体成分不详的“山药粉”,出现头颈部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在其他医院治疗时,出现发热、皮疹发展至全身、口腔黏膜及全身多处出现水疱、颈部表皮剥脱等症状,便转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入院后,该科医生经过询问得知,患者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没有药物过敏史和食物过敏史,初步诊断患者为“重型药物疹”,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会诊。
会诊中,专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得知,患者于1个月前开始服用别嘌醇片。对此,专家考虑患者是因为别嘌呤醇引起的严重超敏反应,建议对患者进行别HLA-B*5801基因检测。随后,该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对患者进行了HLA-B*580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HLA-B*5801等位基因为阳性。根据检查结果,该科医生立即要求患者停止服药,并进行对症治疗。
对此,该院相关专家提示,别嘌呤醇为次黄嘌呤类似物,可以抑制尿酸生成,目前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一线用药。别嘌呤醇的优势在于经济实惠,但是用药前最好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如果属于低风险人群的患者,可以使用此类药物。
针对专家的提示,记者走访了该院检验科。该科工作人员介绍,服用别嘌呤醇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多种,其中包括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及药物超敏综合征等。此外,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时间可达3年之久,也就是说,患者过敏反应症状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当第一次服用药物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并不代表以后就不出现不良反应。另外,中华医学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专家也形成共识,建议患者在服用别嘌呤醇前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美国风湿药物学会ACR也建议,一线痛风药物风险管控中,应针对HLA-B*5801高风险族群进行基因检测。
据悉,目前,该院检验科PCR室不仅可以开展HLA-B*5801基因检测,还可以开展叶酸代谢基因MTHFR和氯吡格雷用药指导基因CYP2C19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