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而冠心病的发病高峰一般为6时至12时,急性心梗、心律失常、脑出血等急症也多发生在此段时间。尤其冬季,清晨气温过低,会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对气温急剧下降的适应能力差,受寒冷刺激,血管更易痉挛、收缩。此外,经过一夜睡眠,晨起后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环阻力增加。如再进行大量运动,会引起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就极易升高,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发生心梗、脑梗、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冬季并不适合在早晨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受寒潮袭击、气温急剧下降的时候,应避免外出。爱运动的老人,建议将晨练改到下午较暖和的时间或傍晚,同时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运动。
有专家指出,傍晚锻炼身体最为有益。主要原因是危及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等大多发生在上午。因为这段时间,人体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另外清晨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若在这时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运动量过大,使心肌耗氧增加,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而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刻,人的感觉最为灵敏,协调能力最强,体力的发挥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最强,并且这时血压和心率既低又平稳。因此,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分锻炼身体最为有益。
尽管不少人认为晚练比晨练好处多,但只要养成晨练的习惯,未必非要改成晚练。坚持晨练,并能持之以恒,仍会获益匪浅。如有条件,身体情况允许的老年人不妨既坚持晨练又坚持晚练,这样效果往往更好。当然,锻炼的最佳时间也不是绝对的,各人之间有一定差异,要善于了解自己的生物钟,从而确定最佳时间进行锻炼。
(本报记者孙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