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形容的是舞台上演员背后的艰辛。对田径比赛来说,赛场上的一秒钟,甚至是零点几秒、零点零几秒都足以改变比赛的结果。而为了这零点几秒、零点零几秒,教练员和运动员付出的是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日夜的坚持。
对于市田径队张鹏等8名教练员来说,这种坚持的背后,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付出。
在前不久结束的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田径队以18金14银23铜的成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领奖台上,凝聚的是教练员们的梦想;金牌背后,挥洒的是教练员们的心血和汗水。
张鹏是我市田径队的“总教头”。在市体育局,张鹏被赞誉为金牌教练,不仅是因为他带的队员获得的金牌多,还因为他的教练员团队撑起了焦作田径的“半边天”。张鹏自2002年到市田径队担任教练以来,为我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为我市田径队在全省保持前三名的成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田径训练是枯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技术动作重复几百遍、几千遍,陪伴自己和队员的只有跑道和跨栏。可张鹏和他的教练员团队从没有一丝懈怠,这不仅是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更是为了队员们更好地成长。
“田径队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才能成功。”张鹏说。
“田径队的运动员人数是所有运动队中最多的,我们每一名教练员都分别带了数支队伍。”张鹏说,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交流,交换训练心得,所谓“家和万事兴”,正是因为大家心往一处想,田径项目才能在历届省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为备战省运会,田径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也都拼了。田径训练是需要持续性的,不能长时间休息,不能懈怠,否则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恢复体能。田径队几乎没有休息日,一年365天,只有在大年初一才放假一天,大年初二上午,田径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又匆匆回到训练场上。
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尤其如此。科学训练、因材施教,我市田径队在历届省运会上收获优异的成绩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踏踏实实练好每一天,把每一个运动员的基础打好,他们才能走得更远。在张鹏眼里,队员的发展和未来才是最重要的。“我没想过队员能参加奥运会、全运会,而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去练,从训练做起,从省级比赛做起,一步一步走好。”张鹏说。
很多人都是用金牌来衡量教练的工作成绩的,而张鹏认为,拿金牌是教练的职责,育人则是教练的使命。与一些教练对队员只抓训练不抓教育,致使运动员运动成绩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落后不同,张鹏把体育训练变成育人教育,把技能的传习变成文化的传承,“育人夺标”才是张鹏追求的最高目标。
“作为一名教练员,应该把项目的训练变成项目的教育,把技能的传习变成文化的传承。我一直在寻求一套适合田径队的队内文化,对运动员的训练、学习、做人能够有较大帮助。”张鹏说。在他的指导下,整个田径队都非常注重对队员的教育,培养队员勤奋、守纪、不屈不挠的品质。每次集训前,田径队都要召开队会,要求每个队员写出参赛决心和目标。正是在张鹏的引导下,他带的所有队员都能正确对待训练,总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训练。
“出成绩,更要出人才!”这是市田径队所有教练员的努力方向,每天,他们默默奉献在训练场上,就像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铺路石,为运动员铺就一条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