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变迁,也是一座城市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前行的缩影。
从驾驶员旁边有“大鼓包”的普通车到上档次的空调车;
从汽油车、柴油车、天然气车到新能源车;
从售票员招呼乘客“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到如今的无人售票、手机扫码……
小小车厢,承载时代记忆,见证发展变迁。
1958年8月,即我市由焦作矿区批准成立为焦作市的两年后,根据城市建设事业发展需要,我市分配到2台“依卡露斯”牌进口大客车。为此,市交通局成立了客车队,建队时共有职工12人,其中司机4人、售票员8人,开辟1条线路,于8月28日正式开始运营。从此,我市有了真正具有城市公共交通性质的公共汽车。
在初创时期的几年里,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公交事业的发展,拨款增车,增加人员。到1965年末,我市公交已发展到公共汽车14台、职工近百人,营运线路4条,线路总长度52公里,年客运量近300万人次,票款收入31万元,公共汽车公司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市公共汽车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开始进行内部体制改革,推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从1980年起,为了彻底改变焦作市城市公共交通的落后面貌,当时的市公共汽车公司连续数年贷款购进新车和改造旧车近百台,彻底改变了公交车辆少、脏、破的落后面貌,缓解了群众乘车难的问题,走上了企业自我改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1980年至1988年的几年里,我市公交在册车辆从51台猛增到153台,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乘车条件,同时公交车的车容车貌得到极大改观。
2000年以来,市政府一直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07年以来,市政府连续10年将发展公交列入向全市人民承办的“十件民生实事”,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公交车加速更新换代。
2016年3月15日,总投资1.08亿元的世行贷款焦作绿色交通项目首批192台绿色环保公交车正式交付运营,创下了我市公交历史上一次性投入最大、购置车辆最多、整车配置最高的纪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不断加快“公交优先”战略实施的步伐,又陆续采购200余台天然气绿色环保公交车和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这些外观新颖、节能环保、冬暖夏凉、乘坐舒适的公交车已成为我市的文明“窗口”和靓丽名片。目前,市公交集团共有公交车824台,其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75%、空调公交车占比65%。
2018年8月28日,是我市公交公司成立60周年的日子,市公交总公司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公司制改制,正式更名为焦作市公交共通集团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城市公交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截至目前,我市城区拥有公交线路44条,公交企业员工1600余人,年运营里程3630万公里,年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也就是说,我市公交车每天的平均运营里程总和接近10万公里,可绕地球2圈多。”市公交集团总经理闫新生如是说。
在公交车更新换代的同时,我市“智慧公交”也发展迅猛,不仅乘车支付方式完成了从人工售票到无人售票、手机扫码的变迁,更是完成了公交智能调度、视频监控、出行信息发布和公交一卡通4大智能系统。其中,GPS智能调度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所有车辆全覆盖,公交“云平台”、扫码支付乘车、手机NFC贴卡充值等信息化技术均得到积极推广应用,公交信息化发展水平位居省内同行业前列,公共交通的经济、准时、高效、便捷优势更加凸显,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点赞。
公共交通,服务为本,乘客至上,便民惠民。几十年来,我市公交始终坚持“公交线路有终点,公交服务无止境”的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微笑服务”“爱心送考”“文明交通行、礼让斑马线”等一系列服务创新活动,公交的社会形象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公交的满意度大幅提高。21路线被评为国家级“工人先锋号”,28路线、5路线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9路线、11路线、18路线、20路线、36路线分别被评为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同时还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28路公交车驾驶员郭爱萍等一批优秀典型。
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耀辉充满感情地说:“几十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客服大量困难,一次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了公交事业的一次次新突破。今后,我们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和集团化改制为契机,深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努力让城市公交成为百姓出行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