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丨新媒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财政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焦作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小城大爱 感动你我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的微新闻公布
传递文明,让城市更美丽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2018年全市政金企融资对接会今日举行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财政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高晓光 李新龙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财政部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一、关于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财政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重要阐述,围绕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攻坚、促进教育、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等方面,论述了财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财政如何更好地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强调:“要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又展现了财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规律和重要逻辑。

  在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财政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强调:“财政增收不乐观,但扶贫资金不但不能减,中央和省级财政还要明显增加投入。这一点要统一思想。‘十三五’期间宁肯少上一些大项目,也要确保扶贫投入明显增加。”这充分说明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引领和明确导向作用。

  二、关于财政的经济学属性与民生保障的重要论断

  扶贫开发工作具有政治性,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把扶贫开发作为民生第一要务,遵循了经济学的“边际效应”规律。在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作“边际效应”,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对于一个需要4个馒头才能吃饱的人来讲,吃第一个馒头可以使他直接缓解饥饿感,因而其“边际效用”是最大的;吃第二个、第三个馒头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到吃第四个馒头时,他已八九分饱,几乎是可吃可不吃了,故“边际效用”最小;等吃到第五个时,馒头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用。由此可见,吃第一个馒头的获得感远远大于第五个馒头。

  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政治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论述,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内涵转变的重要论述,提醒我们一方面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最基本保障问题,因为对于还处于贫困之中的人民群众来说,他们对于民生投入的获得感是最强的,这也是扶贫的经济效益原则。

  财政的政治经济学属性,首先是公共性,它指的是政府具有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属性。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促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民生保障,就是保最基本的支出;对于民生改善,就是在保证基本之上的改善。因此,财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不是绝对平均,不宜平均用力,而是要积极发挥财政的再分配调节作用,更多采取雪中送炭的举措,更多地惠及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者,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财政民生保障支出项目普惠式的全覆盖,对于政治属性的“均平衡”、经济属性的“增效应”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不可行。财政只有在雪中送炭的基础上和前提下,才有更大的财力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民生保障原则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民生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民生工作的热切期盼。进入新时代,运用新思维,把握新路径,财政部门既要把钱用好用足,实现效果最大最优,又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规划,保障可持续投入。

  三、关于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考

  在新的时代,实现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作为,必须厚培现代财政理论根基,做好民生财政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指引。理论为根,实践为干。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在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是战斗宣言,也是冲锋号角,更是旗帜与方向。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要保持且不偏离这个方向,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路上就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我市2011年至2017年财政民生投入达到1005亿元,年均增长13%,支持和促进了教育、医疗、社保等一大批公共事业的发展,完成了免学杂费、医药零差价、企业养老逐年提标等民生项目,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保持持续不间断的民生财政投入,需要坚实和可持续的财力保障,得益于焦作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2017年,我市GDP达到234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9.4%。2011年至2017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051亿元,年均增长11.3%。财政经济的持续向好,为民生财政的持续保障奠定了稳定基础。站在现在看历史,通过数据谈未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财政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在经济发展和实力提升的前提下,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财政在基本保障水平之上的可持续投入,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财政政策是托底的政策,要把好民生保障的底线,在医疗、养老、义务教育等人民群众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等方面,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做好基本公共保障。在民生保障中,选择不平衡、不均衡的点,如扶贫开发、低收入家庭等,让更多困难群体享受到社会共同发展的成果,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要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国家国力以及不同层级财政能力,适时适度解决民生问题。

  (作者单位:焦作市财政局)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