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又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据2014年国家食药监局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用药安全存在严重误区,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吃错药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人,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两倍。服药,真不是一把药丸一口水、一仰脖子一口吞那么简单。
为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用药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中医健康会客厅》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开展的2018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之际,邀请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娥,向大家普及安全用药知识,避免用药不当损害健康。
主持人:李主任,什么叫安全用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娥: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目前,用药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效发挥与治疗效果,甚至会对用药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是致伤、致死。央视纪录片《见证》之“药案寻踪”节目中,曾经播出过一个令人扼腕的事件:一个年仅18个月的幼儿,因为家长错误方式服用泡腾片最终死亡。泡腾片属特殊剂型药物,需特殊服用方法,取半杯凉开水或温开水,将一次用量的药片投入杯子中,等气泡完全消失、药物全部溶化后,再摇匀服用。若直接将其放入口中,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会引起窒息的风险。18个月宝宝就是因此丢了性命。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难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料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片、控释片、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片等。因此,吃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另外,患者在服药期间千万不要擅自停药。药物治疗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可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下,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对于儿童用药,一定要慎重,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陷入无声世界。
主持人:有不少人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很安全,甚至能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这样吗?
李娥: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管西药还是中药,都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用药原则,而且吃中药有个原则,叫做中病即止,除了一些治疗慢性病或者补益类的中成药可以在医嘱下吃一阶段外,大部分疾病在病情好转后,根据病情可以适当停药,不可长期服用。有些药的毒性虽小,但长期服用可致蓄积中毒。时下,正值冬季进补吃膏方的时候,不少人凑热闹买膏方补一补。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膏方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因为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吃不对还会引起副作用,所以需要去正规医疗单位找专业医生对症下药。
主持人:在服用中药时,大家要注意哪些事项?
李娥:中药讲究道地,因为其药性跟生态、产地、环境、水土都有很大关系。产地不同,气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都会有很大差别。只有道地的药材,才能保证疗效,而且中药的有效成分构成往往更为复杂,浸泡的时间、煎药的火候、加入药材的顺序以及一些药物的特殊煎法,这都直接关系到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是否能被煎煮出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还有一些中药含有毒成分,因此不能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比如朱砂就不能入煎剂,否则其所含的汞离子会游离出来,服用后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主持人:前不久,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中医药日”。对于中医药而言,这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李娥:这意味着中医药已走向了世界。今天,中医药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维和方法,其安全性、有效性日益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越来越受到各国(地区)民众的青睐,越来越受到各国(地区)政府的重视,越来越成为各国(地区)卫生领域防病治病的重要力量。至今,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设立“世界中医药日”,是推进中医药在国际上更高水平的发展,造福人类。
上图 李娥在煎药房检查中药质量。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