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又到了中医绝技探访的时间,昨日,记者约访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凌云。在该院脑病科门诊,记者等待正在为患者诊病的李凌云时,发现其中有好几位都是失眠患者,这一现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待李凌云稍有空暇,记者赶紧上前说明来意,并提出想进一步探访中医对失眠的治疗方法。李凌云说:“失眠在中医上称为不寐,《内经》还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女性相对男性发病率较高。这种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另外,古人对不寐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像《素问·逆调论》中就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则认为不寐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景岳全书》则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我刚才观察,发现你给几位失眠的患者开了不同的药方,是咋回事?”记者不解地问。
李凌云从抽屉拿出一本《中医内科学》,翻到不寐的那部分内容告诉记者:“现代,中医对不寐的病因主要概括为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四种;在不寐的证治分类上,则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五大类。根据病因、分证以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医生会分别运用不同的方剂。在临床上,我常用的有甘麦大枣汤,这是《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名方,主要成分为甘草、小麦、大枣,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对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古人记载‘甘草、小麦、大枣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使心气充,阴液足,肝气和,则脏躁诸症自可解除’。另外,常用的还有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滞,对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等,都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我们还将甘麦大枣汤和柴胡疏肝散合用,具有安神理气的功效,对一些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衰弱的女性患者都非常有效。还有逍遥散,这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一个名方,由炙甘草、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组成,是很常用的一张方子,制成丸药就是逍遥丸。”
李凌云提醒,现在不寐的患者逐渐增多,这与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及工作压力大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很多学生也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失眠症状,这都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