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改·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联产承包到土地流转
1992年 焦作大事记
光影驿站
地有产量 人有胆量
荷花盛开“菡香”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联产承包到土地流转
本报记者 张 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土地流转后,温县种粮大户晁岩手捧金灿灿的麦粒笑得合不拢嘴。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

  自此,中国农村改革正式拉开大幕。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5个“一号文件”,肯定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使中国农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1984年,在我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当年,我市的粮食总产量即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9年,是我市对粮食作物实施高产开发的第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46.46万吨,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84年增长了9.1%。武陟、温县、孟州、沁阳和博爱5县(市)夏粮单产分别达到或超过350公斤,全市平均单产达到340公斤,成为被国务院表彰的全国7个夏粮单产达标市之一。

  1990年,我市成为全省粮食产量超历史最好水平的市之一,特别是温县,夏粮单产达到401公斤,居全省之冠。省农调队以产量定实绩,排出前10名全年粮食总产量生产大县、前10名亩产高产县和前10名人均占有粮食最多的县。温县、博爱、武陟、孟州、沁阳、修武在亩产高产县中分别名列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第九和第十。10个亩产高产县全年粮食平均亩产超340公斤,其中温县、博爱亩产在400公斤以上。在前10名人均占有粮食最多的县中,温县和修武分别排第六和第九。

  1991年,温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016.53公斤,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继山东省桓台县之后,我国长江以北第二个吨粮县。

  在粮食生产屡创佳绩的同时,我市的经济作物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1987年,博爱县孝敬镇程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800元,这是我市农村依靠集约化经营走上富裕之路的典型代表。该村运用地膜和天膜覆盖种植技术,在不同地块实行麦、棉、瓜、菜等作物套种,变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或一年四熟,实现了“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上世纪90年代前后,全市涌现出了350个年产值超百万元的企业和53个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村,有11个乡超过了亿元。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市农村和乡镇企业视察后,高度评价“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

  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为我市农民提供了充裕的就业岗位,致富门路越来越多的农民,越来越不满足于在几亩地里打转,地,该怎样种?

  农村,再次面临着变革。

  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收益权不变的基础上,对农户所承包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8年,伴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土地出租流转的第一把星火在我市点燃。之后,随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燎原之势。

  2005年,农业部专门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使农地流转在操作层面也实现了有法可依。至此开始,我市的土里流转异彩纷呈,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4.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54.3%,涉及30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户数的50%。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11个县(市)区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3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1706个行政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147个村实现了整村流转。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66.8万亩,占到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3.4%,推动了我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在这124.9万亩流转的土地上,承载着5356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7个,省级示范社29个,市级示范社176家;承载着715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其中被省农业厅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2家,户均经营面积234亩,是一般农户经营规模的50多倍,经营效益逐步提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