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洋溢着辩证思维的火花,是哲学的一部分;创新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强大的创新和颠覆基因,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掌握六氟磷酸锂技术后,多氟多实现了从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和电子级氟化工的转型。
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从电解液到锂电池,再从锂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成立18年来,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不断拓展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创始人李世江更是将创新基因融入血液,带动企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动力源、着力点和突破口。
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各种要素投入的贡献,主要包括资本、劳动、自然资源、技术、分工和制度六大类。传统三要素和创新三要素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不同要素的作用和贡献。我国在过去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主要靠的是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等传统要素驱动,而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偏低。因此,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要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合乎规律地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通过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高效性。
创新发展,是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多氟多左右成效的实践,充分表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为前提。现阶段,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它们在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掌握核心技术和主动权;需要提高创新效率,建立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需要促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在材料与电池领域占据上游话语权的多氟多并没有停下脚步,2015年收购了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并在邢台规划了占地1000亩的电池工厂和年产1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元年成功进军整车制造。毫无疑问,从材料到整车,如此纵深的闭合产业链在行业中并不多见。
“传统汽车对汽车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可否认,也因此有了路径依赖以及历史包袱。”李世江直指传统汽车造新的窘境,但他也承认,等社会推动力足够大的时候,这股势力的能量将会真正爆发。
对于多氟多自身的定位,李世江认为,过去的多氟多应当归类为第二类阵营,但是随着收购整车制造厂以及向“互联网+”渗透,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兼具新兴势力造车、传统造车和互联网造车三方势力叠加的企业。
“三年发展靠运气,十年发展靠规划,三十年发展靠文化。多氟多已形成了非常好的创新文化。”李世江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出行方式,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目前,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生产,而一个以锂电池为核心的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正在建设中。
对于多氟多未来的发展规划,李世江称,多氟多将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把氟化工继续做大、做强。今年6月,多氟多已与国内第二大氟化工企业宁夏金和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进一步提高了氟化盐的经营效率,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