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安全经纬 上一版3
新修订《安全生产法》重点内容概要
廉语金典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廉语金典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律严。首先管好自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蜀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甚至“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但诸葛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未有过出格的事。他在《便宜十六策》中指出:“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正。”在他看来,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上行下效。马谡失街亭,他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以督阙咎”。诸葛亮还鼓励部下指责自己的过失。《三国志·杨颙传》记载,杨颙曾直言劝谏其要多考虑大政方针,不要埋头于文牍,“亮谢之”。杨逝,“亮垂泣三日”。其次要管好家人。他还提出为政要“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诸葛亮对自己的亲属要求很严。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中说,诸葛乔(诸葛亮的侄子)本应当回到成都,但是现在将官们的子弟都得去参加押运粮草,我认为乔儿应该和他们同甘共苦。现已派他带领五六百兵,同将官的子弟们一起去深山峡谷中押运粮草。再次要赏罚严明。《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他敢于不避皇亲国戚、亲随故旧、托孤重臣,诛刘封,杀彭荣,斩马谡,黜来敏,罢廖立,废李严等,受处罚者皆无怨言。李严是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蜀国高级官员,统领蜀国内外军事。但后来诸葛亮发现李严“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事”,甚至“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惘上下”“以危大业”,便立即上表刘禅,将他废为平民,流放到了梓潼郡(今四川梓潼县)。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诸葛亮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

  淡泊。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八岁儿子诸葛瞻一篇《诫子书》。原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在《将志》中谈到“见利不贪,见美不淫”。据《襄阳记》记载,黄承彦为沔南名士,与亮交往甚密。一次他对亮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他在给刘禅的《自表后主》文中写到:“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他在临终,“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塚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见《诸葛亮传》)。在与李严的一封信中,曾谈及个人生活,“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廉洁自律,高风亮节,成为千古之楷模。当然,择妻也好,轻财也罢,教子也好,薄葬也罢,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都是为了心中那个治国安邦定天下的远大志向!在《戒外生书》中诸葛亮谆谆告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淡泊是为了胸怀天下,宁静是为了有所作为。后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皆慷慨捐躯,被称为“三代英烈”。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影响很大,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可以说浓缩了诸葛亮一生的经验结晶,后人将这两句话简化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常书之于座右铭勉励自己。清代的张之洞也有一篇类似的《诫子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曾国藩的《诫子书》则教育儿子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历史上还有很多清廉有为的官吏无不以诸葛亮为楷模,如宋代包拯、明代于谦等,事例之多,不胜枚举。清代的于成龙任两江总督时,每天只吃青菜,江南人呼为于青菜。他死后堂后仅有几斛瓦瓮米,几盎盐豉;左宗棠青年时就以诸葛孔明自居,以清廉自守。

  诸葛亮淡泊宁静的廉洁品格光耀古今,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在浮躁喧闹的社会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才能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也才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内无愧于良心、外无愧于责任。(30)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