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改·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缺水城市到水生态文明城市
水利丰碑耀怀川
南水北调渠 最美风景线
光影驿站
1994年 焦作大事记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利丰碑耀怀川
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回首改革开放40周年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轨迹,最耀眼的莫过于这项沉甸甸的荣誉。

  11月30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传来,我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这是我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结出的丰硕之果,更是举全市之力开展“四城联创”取得的重大成就。

  水是城市之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源。2015年以来,我市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建设“四个焦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范围涉及焦作市域,涵盖各县(市)区,总面积达4071平方公里,在全域确立了“一核、两脉、三区、四廊、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布局。“一核”,打造宜居的焦作市城区;“两脉”,带来充足水资源的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区”,重点打造北部太行山生态区、中部平原水网区和南部黄河水源涵养区;“四带”,沁河、丹河、蟒河和大沙河四条重点河道功能带;“多点”,分布在全市的涉水工程节点。

  这是一幅兼具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壮美画卷。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干苦干加巧干。这幅蓝图已经实现,并必将载入我市水利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史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