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摘下“贫困帽” 走上致富路
扶贫动态
林下赤松茸生出“致富根”
扶贫长镜头
王斌:驻村乐 乐驻村
“果树种植+乡村旅游” 让昔日荒山变“金山”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1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果树种植+乡村旅游” 让昔日荒山变“金山”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贫困人员在该农庄桑园内平整土地。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12月18日一早,位于中站区西北部太行山腹地的龙洞德鑫农庄桑园内,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着给果树松土,平整林下土地。

  “现在把果树打理好,来年有个好收成,来采摘的人会更多。”在桑园里干活的中站区龙翔街道龙洞村贫困户刘小腊说。

  然而,5年前这里杂草丛生,漫山遍野都是碎石。靠山“吃”不上山,家住附近山村的刘小腊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零工维持家里的生计。

  2013年,德鑫林果专业合作社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到了这片荒山,在这里发展桑树种植。短短几年时间,该合作社建立了龙洞德鑫农庄,开发荒山500亩,种植桑树3万棵、石榴树1万棵、核桃树等小杂果树6万棵,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喜人的“花果山”。

  “花果山”如何成为富民的“金山”?经过几年实践,德鑫林果专业合作社摸索出一条“果树种植+乡村旅游”的扶贫路子,一方面,充分吸纳周边贫困劳动力在合作社就业,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另一方面,带动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61岁的刘小腊就是第一批在龙洞德鑫农庄就业的贫困户。“没想到我这么大年龄在家门口还能找到工作,管吃管住一个月能挣1500元钱。”刘小腊满足地说。像刘小腊这样,在龙洞德鑫农庄实现稳定就业的山区贫困群众还有十几人。

  昔日漫山遍野都是碎石的荒山成了帮助村民致富的“金山”。2017年春天,德鑫林果专业合作社的桑果进入丰产期,每个周末山上都人流不断,仅采摘期就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了周边大洼、栗井、龙洞3个山村的旅游发展,一些村民尝试开办起农家餐馆、农家宾馆,实现收入翻番。

  该合作社还利用荒山开辟了养殖场,饲养土鸡、土猪、火鸡等,建成了中站区特色扶贫产业基地。

  荒山变绿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而德鑫林果专业合作社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我们合作社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带动更多山区的乡亲们脱贫致富。”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浮红伟说,计划明年继续扩大果树种植规模,预计可带动周边山村8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