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焦煤集团中马村矿,映入眼帘的是笔直的柏油路、整洁美观的绿化带、粉墙黛瓦的办公楼……如果不是高高矗立的井架,你很难把这里和煤矿联系在一起。
“我们坚持‘多上设备少用人’,在采煤、掘进、开拓等生产工艺全面推行‘互联网+’技术,从装备上提升‘智慧矿山’建设整体水平,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我们每一位矿工。”说起该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该矿党委书记、矿长赵社会说。
推进采掘机械化
在该矿生产调度室,镶嵌在墙上的一块块显示屏显示着井下的生产场景,井下的实时生产画面一目了然,可以看到每名矿工的具体位置和下井时间,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语音通话。
自乘坐“猴车”进入斜巷起,中马村矿就开始用科技的杠杆撬动提高效率的引擎。12月份,该矿又购置了一套ZWY-150/55L型挖掘式装载机,以保证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今年年底确保完成安装,具备试运转条件。”该矿副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陈义林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以来,该矿“智慧矿山”建设工程加速推进。据了解,安全监测、提升监测监控、主通风机监控、瓦斯抽放监控等系统的数据,实现集中处理、分析、评估和预警,矿井真正达到了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实现安全标准化
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实现安全生产,需要构建安全保障及生产组织的“高速通道”。
在现场安全管理中,该矿坚持“012345”主动预防型管理理念,不逾“红线”,严守“底线”,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抓手,实现井下标准化、地面规范化的目标要求。
“从电缆吊挂到轨道运输,从皮带到螺丝,一事、一人都要落实安全责任……”该矿安监科科长翟中超说,“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惩不落实的人,凡是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及‘三违’等情形的,重点追究干部管理责任。”
该矿通过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重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完善闭环管理,逐级问责,真正实现各级管理干部责任到人、责任到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在该矿安监科,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六个一、精品工程”,该矿一是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票否决”制度,将标准化工作作为“评优、评先、任用”的条件;二是建立安全质量检查小分队,从严抓现场的动态安全质量标准化,并纳入月底标准化对标考核;三是明确区队长为标准化第一责任人,在抓生产的同时必须抓好标准化。
2018年,该矿深入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反“三违”专项活动,加大违章职工“上讲台”现身说发宣传力度和现场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查出隐患问题6523条,目前已全部整改。
重拳出击治瓦斯
该矿成立了瓦斯治理督查小分队,对抽采队、钻探队打钻、封孔、注浆、管路维护等抽采系统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确保矿井抽采打钻真实可靠、异常信息反映及时、封孔注浆严实可靠、抽采系统管理到位。针对矿井实际,该矿研究制定了《中马村矿瓦斯抽采效果考核办法》,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每天16时30分召开瓦斯治理专业会议,对各地区瓦斯抽采穿层钻孔冲煤量、钻孔施工验收、封孔、注浆、抽采浓度以及瓦斯发电量等进行严格细致考核,重奖重罚,有效提升矿井瓦斯抽采管理水平。
同时,该矿还加强通风系统管理,完善井下永久通风设施,确保通风系统可靠稳定;推进瓦斯抽采全覆盖,坚持“先抽后采、先抽后掘”,加强瓦斯抽采标准化管理,优化抽采设计,实现抽采达标;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和数据传输安全管理,确保系统可靠、监测精准。
该矿人力资源科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科技的投入给工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坚持矿井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向效益岗位倾斜、向创新人才倾斜、向高技能人才与首席师队伍倾斜、向特殊贡献者倾斜的“五个倾斜”政策,保证科技创新人员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