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虽然路过菜市场,但由于拎着菜回家太沉,走路不方便,北京的徐女士熟练地打开手机上某生鲜运送平台,并根据自己到家的时间选择商家配送菜的时间。上了地铁以后,她打开有声书平台,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查看刚刚购买的东西的配送信息。近年来,“懒人经济”兴起,徐女士的消费状态是越来越多“懒人”的常态,有了“懒需求”驱动,新型平台、“偷懒神器”也层出不穷,并催生了许多“新人类”。淘宝发布的《懒人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为“偷懒”花费160亿元,较去年增长70%。对于“懒人经济”,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少杰1:网上购物不用抢,回家来个“葛优躺”;昔日老妈赶集市,辛辛苦苦不值当。
@小仵的天空1:人们追求舒适生活的愿望,催生出了商机,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哪些企业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就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也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我为“懒人经济”大发展点赞!
@大脑门王:时间成本是我们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考量的要素,只有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适应新的消费需求,经济社会才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啊哈哈-小君子:我认为,“懒人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一种经济模式。“懒人经济”的出现反映人们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工作生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东山谢氏:我认为,大家不应该称这种经济模式为“懒人经济”,而应该称其为“便捷经济”。和大家一样,我和家人也经常用手机下单买菜,并选择送货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锻炼身体或者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知乎圆:我们应该将这种经济模式称为“高效经济”,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工作生活,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露丝独特:“懒人经济”是市场经济精细化分工带来的必然结果。检验新事物的标准,不仅要看其短期表现,更要探寻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成长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个性选择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对“懒人经济”进行充分评估,因势利导发展这种经济模式,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菏泽新志:大家的生活如果只是一味求“快”,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下期话题】
“痕迹管理”
进入12月,伴随着各类督导、检查、考核的是“痕迹管理”,因为过度强调“痕迹管理”,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出现了“迎检疲态”。有网友认为,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是检查者重“痕”不重“绩”,迎检者留“迹”不留“心”,“痕迹管理”只注重留“迹”,很容易造成基层工作人员盲目地以“编资料”来“造痕迹”。当检查者对某项工作的“痕迹”表示质疑时,便忙不迭地寻求更多“痕迹”来印证,于是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