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近来,市中医院的膏方文化节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昨日,有读者致电本刊热线,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膏方的相关知识。根据读者要求,记者找到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娥,请她来详细谈谈。
李娥听了记者的问题,笑着说:“膏方是传统中药制剂中的一种,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市中医院本届膏方文化节推出的主要是内服膏方。最先以“膏药”称之并有完整组方及服用法的膏方见于《武威汉代医简》,其中有相对完整的3个膏方,即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妇人膏药方。唐代,膏方已用于滋补强身。清朝,膏方已广泛用于妇儿科。近代,膏方发展更加迅速。如膏方名家秦伯未撰写的《膏方大全》,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有“膏方通论”、《谦斋医案》中记载有“膏方医案”。现代膏方发展如火如荼,由于膏方是精心熬制,工艺考究,服用量少,口感好,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在江浙一带,冬季人们服用膏方已成风俗。现代研究发现,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抗氧自由基等作用。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的季节,是补充和收藏的季节。冬季养精蓄锐,可使肾精充沛,来年体质增强,在民间也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根据人体的三种体态:健康、亚健康、疾病,辨体、辨病(病位、病性)、辨证相结合,把握关键,方能正确施膏。一般说来,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可视病情需要,根据不同时令特点随季节调整处方。服药方法可分为冲服、调服、含化。服膏禁忌:服膏期间,人们应忌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且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也不宜饮茶、咖啡、可乐等。
⬅市中医院首届膏方文化节期间,国内知名膏方专家现场为市民量身定“膏”,并举行义诊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中医药服务。图为海派膏方名家贯剑博士(中)在为患者把脉。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市中医院首届膏方文化节期间,该院开展了抽大奖、免挂号费、免费制作膏方、送礼品等活动。图为膏方体验区。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