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勇是辽宁省大连市一家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员工,今年5月,公司经理发现他另一个微信名为“汽车上门维修服务”,便以他接私活、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辞退了他。许勇诉至法院。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单位明文规定禁接私活,但因单位拿不出许勇接私活的证据所以败诉,而不是辞退决定不合理。现实中,在汽配、软件、设计、加工、互联网等诸多行业接私活现象并不少见。一方面,企业认为,打着我的招牌,用着我家技术,给自己赚外快,这样的“出轨”对企业不忠心,该辞退;另一方面,员工抱怨,没影响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不用所在企业资源,贩卖剩余劳动力,无可厚非。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睿平:八小时工作之外,属于个人自由,凭借个人技术,业余接私活,既没影响工作,又不占用工作时间,无可非议。如果上班时间接打电话、占用工作时间揽私活,单位辞退也在情理中。
@朝楚暮秦_75075:俗话说“端人碗,服人管”,既然公司已明确规定禁接私活,那么作为员工就应该严格遵守,否则就是缺乏契约精神,也应该付出代价。但是,作为公司也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让员工在业余时间也心系公司,以公司利益为重。
@常少杰1:接私活被指控为工作上的“出轨”,未免有点太霸道了。不错,员工是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没有说八小时以外也归企业,利用业余时间挣点外快,也是对自身技术的磨炼。当然,接私活不能动用企业材料,零部件也当外购。两者利益分清,无可厚非。
@东山谢氏:在私人时间,用私人设备,接私活无可厚非!某些所谓“单位的明文规定”应当属于霸王条款,法院不该予以支持。
@南宫卿宇:单位若有禁止员工在业余时间接私活的明文规定,那么员工就应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如果员工违约在先,单位有权辞退。
@心雨zyh:虽然员工接私活有所不忠,但在企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公司发现了问题,应当及时沟通,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努力解决问题,尽量为员工创造更好的人性化环境,让员工脚踏实地的为公司服务。
@云盅慢步:不赞成接私活,特别是与企业经营同样的私活,或多或少会利用企业资源、截流企业客户,损害企业利益。再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员工经常接私活,必然没有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来做好本职工作。
@秋泉12:打着公司的旗号接私活,绝对有违职业道德,毕竟员工不是个体户,所从事的技术、专利等都与公司有关,这一点不容置疑!
@益昌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此挣钱不简单。如若避嫌当收手,否则不如去单干。
【下期话题】
“一招鲜”还能“吃遍天”吗
互联网时代,职场环境中知识技术更新快,导致不少职场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心存担忧。有人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培养第二专长,希望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了一次调查,80.0%的受访职场人认为有必要培养多种技能。北京某高校新闻系学生韩青说:“多学一些技能,一方面不确定自己以后会用哪项谋生;另一方面,多学一些,未来的选择也多一点。”“一招鲜”还能“吃遍天”吗?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