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 通讯员谢长虹)我市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取得丰硕成果,现场签约67个项目。为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市人社局组织市人才交流中心、各县(市)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组成人才服务专员,加强跟踪服务,促成了项目的合作。截至目前,24个项目已经落地,31个项目正在沟通洽谈。
据了解,10月27日至10月28日,我市参加由省委、省政府和欧美同学会主办的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同时举办我市第七届海外英才中原行创新创业洽谈会,取得丰硕成果,现场签约67个项目,项目签约数、招聘单位数、提供岗位数、进场求职人数、达成意向数和“绿色通道”办理数均为我市历次“海创会”之最,受到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领导和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为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大会一结束,市人社局随即召开党组会,组织市人才交流中心、各县(市)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组成人才服务专员,建立项目落地台账,坚持每周与正在沟通或已经回访的项目专家、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对接进展情况。加强对各县(市)区的督导。坚持每周至少督导一次、每月通报一次的原则,促进各县(市)区项目落地进展。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在融资、场地、工商、税务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对接,不断扩大战果。市人社部门对前期有合作意向但在“海创会”上未来得及签约的项目,继续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网站宣传和发布项目简介,力争再促成一批好的项目落地;明确专人负责,主动上门服务。对重点项目采取“一对一”服务的方式,对落地可能较大的项目千方百计促成落地;对中断联系的项目,积极为专家寻找合适企业开展对接洽谈。
跟踪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市人社部门采取人才政策进高校、进企业的方式,大力宣传和落实我市“1+6”人才政策及“引才聚焦”工程配套措施。对符合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条件的,积极帮助申报并参加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评审,以优惠的创新创业人才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海外人才将高科技项目落户我市。
经过大力推进和跟踪协调,截至目前,已落地项目24个,包括市直11个、沁阳市1个、武陟县3个、修武县1个、解放区2个、中站区2个、马村区1个、示范区3个;正在沟通洽谈的项目31个,包括市直1个、沁阳市3个、孟州市3个、博爱县3个、武陟县6个、修武县5个、山阳区3个、中站区1个、马村区1个、示范区5个。
据市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有12个项目合作中断,主要原因是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发现企业发展方向与专家研究方向不太一致,故放弃了合作意向。